15甲骨文释读字典—胜、败
(2018-08-15 19:06:14)
标签:
甲骨文甲骨文奥秘甲骨文释读甲骨文字甲骨文字典 |
分类: 甲骨文理论 |
通释是甲骨文释读的唯一标准
上一讲里面我们讲了新这个字的造字和传承。里面我们讲了考释造字不仅要考虑造字法,还要考虑用字的人的生活。今天我们恰好要和大家考证甲骨文“新”字。甲骨文和金文之间有一次不下于汉字简化这个量级的变革。有很多证据,最直观的证据就是甲骨文和金文有差异不下于繁体和简体。
甲骨文字典第二页合集30973第四个字,甲骨文新学为“新”,是抽象刚发芽的幼苗。是一个象形文字。
甲骨文字典第二页合集30973第五个字,甲骨文新学为“二”这是一个公认的文字。由两个本体构成。
甲骨文字典第二页合集30973第七个字,甲骨文新学为“一”这是一个公认的文字。就是一个本体。一作为字根就是本体的意思,就是一个物体,这是一个会意文字。会意就是表达人民一种达成共识的概念。文字也是一种达成共识的概念的系统化符号。
甲骨文字典第二页合集30973第六个字,甲骨文新学为“胜”,兵戈举肉。由字根 (肉块)和
(流血兵戈)组成。用兵戈举者血肉的就是胜利者。这是抽象了胜利场景里面最主要的一幕,就是举肉庆祝的情景。古代战争胜利后往往都会刀枪挑着肉块呼号,当然今天胜利后我们也会摇旗。胜字的繁体字和简体很不同,简体字是由两个字根构成,月字根和生字根,意思是月生,肉生,意思是因为功绩让肉这种东西生出来了,强调的胜的结果。繁体的“勝”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由月、劵两个字根组成,意思赢了有肉和劵。胜的篆文最有意境,由四个字根构成,爬升,火,公众和旗帜组成,意思是公众如火一样汇聚旗帜下爬升,自古胜利的战争都是升职的不二法门。胜字的造字一直都是抽象赢了导致的成果来体现。说文里面胜,犬膏臭也。从肉,生聲。一曰不孰也。不理解赢了和犬膏臭有什么关系,说文直接表面解释为肉生是不科学的,胜字在篆文时期连月字根都没有,没月如何从肉呢?这是一个问题。合集30973的第6个字甲骨文旧学解释为“升”,升的繁体是昇,繁体日升确实有点和第六个字有点像,升这个字也是常用字,可以上溯到大小篆,小篆的升字,可是和日升没有一点关系,从字形看小篆的升和后面的升字相差也是很大。升的意思就是由低往高移动。小篆里面的升表示的就是穿过一个个平台,后来小篆又加了一个日,因为旭日东升是最常见的升,这个异形字后来取代了升的原形,后来发展成日升,最后演变成升。升也是繁体昇的一个异形字,只是今天他又取代了日升。文字演化自有其道路。这次汉字简化是声音字根的全面胜利。升的金文不是很公认,很多人认为是上面一个雪字底下面一个十字,这个切实和第六个字的很像。但是加号和流血兵刃字根还是不同的,差了两点血。而甲骨文“胜”字没有没血的异形字出现,说明那两点是不可缺的,而且“胜”的流血兵刃字根没有一个是直的,都是有点斜。这个细节很关键。
合集30973的第8个字甲骨文新学是“败”,被兵戈指眼, 由(兵戈) (眼睛)和
(本体),意味一个被兵戈指着眼睛的人。这是对失败的最主要的一个场景进行抽象,就是失败瞬间,人躺在地上被人用兵戈指着眼睛无力回天的情景。这个字非常传神。败字从隶书后很难解释,必须上朔到篆面前可以看到。“败”字的篆文由三部分组成,贝,人民和竖横构成的字根,竖横构成的是兵戈。贝字和贝字根很有意思,最早估计就是起源于败,败了的人就像摊着腿躺着的肉,贝类也是摊着的肉。这是对贝字根一部分意思起源的解释,字根的意思往往不是指唯一,非常可能很多。“败”的篆文也是一个抽象了失败的典型场景,就是人摊在地上还被人指着。这个和指着眼睛还是有其别的,大概是兵器厉害了,不用指眼睛也可以一下子插死。反文旁今天还有被兵戈指着的意思,比如放和敌字。第8个字甲骨文旧学解释为“直”字。直字的字形到篆也是没有改变的,直由三部分构成躺着人,内部相似的,增加组成。直就是躺着人进行两头延续的,实际抽象的人形体的直。直字的造字非常有意思,为什么不抽象事物而要抽象人,估计是事物的直被一给占用了吧?直和甲骨文“败”确实很像,关键是加号还是兵戈,直的加号是核心字根一直没有改变,甲骨文“败”字没有加字根。
合集30973告诉了我们一件酒宴比武事项。从合集30973我们看到一点点当时的社会。其一就是有酒宴,酒宴还有各类节目。其二,比武较技是常事。其三,有完善的士兵考核体系。这三点在后面的甲骨文文例里面我们还会反复看到。
甲骨文旧学“其鼻新?二升一直”甲骨文新学“”酒宴庆典新准士兵长二胜一败”。好像新学稍微靠谱点。
前一篇:甲骨文字典-468
后一篇:17甲骨文释读文例-群,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