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笔】文人相钦不相轻
(2023-05-30 15:17:06)【原创随笔】文人相钦不相轻
我们草根业余写作爱好者相钦而不相轻,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赵志才,我的老文友、老同事。1983年初与志才、贤发叔侄相交,当年他们都是袁市镇小南村的民办教师,都爱好写作。志才写作的很多散文化新闻稿上了《人民日报》,其中刊在《人民日报》1981年9月1日第2版的《妇女争学骑自行车》,还被山东写作学会编入中专《写作》课本,我1984年12月10日在《湖北日报》上发表文章,为志才“鼓吹”。我还多次到志才、贤发家里“蹭饭”、喝酒、谈写作。那个年代,“文艺青年”是个大大的“褒义词”,工人、农民、教员……都以能写几句“狗叫句(j)”为傲!
我们草根业余写作爱好者,相钦而不相轻,相互学习,互相提携,共同成长。赵志才成长为局级干部,下文说到的郭金相成长为市政协副主席。匆匆间,我们都已年过六旬。
录此存照。
农民通讯员新闻通讯编入课本 图书管理员撰写论文上台宣读(涂阳斌写)
据荆州报报道:沔阳县黄荆区青年农民通讯员赵志才写的通讯《妇女争学骑自行车》,最近被山东写作学会编入党政干部中等专业学校《写作》课本。小赵今年二十五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坚持业余写作已有四年时间,四年来,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一百多篇。
沔阳县图书馆二十三岁的图书管理员郭金相撰写的论文《浅谈从借书存根上研究了解读者》,最近在全省几百篇学年论文的竞争中获胜,他应邀到十堰市宣读了论文,他是获胜的五十篇论文作者中年纪最小的。
(原文载1984年12月9日,12月10日《荆州报》、《湖北日报》第一版。)
落榜不落志 自学能成才(赵志才写)
沔阳县委组织部干部、原通海口公社柳李大队高考落选青年、业余通讯员涂阳斌应中国青年报社之邀,8月27日启程赴京作为期3个月的学习,并协助编辑《希望的田野》专栏。今年23岁的小涂1977年高考落选回到家乡后,当过农民,任过民办教师、公社团干。他落榜不落志,刻苦自学,进步很快,几年来,他在各级报刊、电台发表文学和新闻作品120多篇。去年,他和同事合作,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3篇人物通讯,其中一篇被中国展望出版社收编到《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教育丛书中。他写的《乡亲们的笑声》被《荆州报》评为年度好新闻。
(原文载《荆州报》1983年9月13日第三版。)
涂氏兄弟获农村改革征文奖(赵志才写)
仙桃市涂阳斌、涂阳文兄弟俩合写的农村人物素描《憨人杆司令》,荣获农业部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农村改革已十年”征文二等奖。这是我省唯一的获奖作品。全国共有十五篇作品榜上有名。《憨人杆司令》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已被收入《职业中专范文读本》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集《星驰俊采》两书中,有三家刊物撰文给予好评。
(原文载《湖北日报》1989年1日22日头版;《荆州报》1989年1月18日第一版。)
涂阳斌四个月连得六个奖(赵志才写)
4月27日,仙桃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涂阳斌接到获奖证书,他的农村人物素描《生命之树常绿》在人民日报和国家林业部联合举办的“十年树木”征文中荣获二等奖。这是他今年第六次获奖。此前,他和涂阳文合写的《憨人杆司令》在“农村改革已十年”征文中荣获二等奖。他写的《四个女人唱了一出大戏》在《农民日报》和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成功之路”征文中荣获二等奖。他写的散文《嫁蚕豆》被仙桃市报评为1988年度优秀文学作品。他还在仙桃市首届“宇达杯”年度新闻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被仙桃市委政研室评为1988年度优秀特约政研员。去年一年,他和全科同志一道,完成了14个专题调查并有15篇调查报告和论文被有关刊物采用。多年来,涂阳斌凭着顽强的毅力,在工作之余勤奋笔耕,已写出有关农村生活的微型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30多万字,受到过20多位专家学者的好评,11篇作品被有关报刊评奖。
(原文载《仙桃市报》1989年5月5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