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笔】挥挥手往前走
(2023-02-07 11:27:06)【原创随笔】挥挥手
涂阳斌
退休后的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读读写写。
所谓读,就是读一些自己过去想读而没有时间读的书,大部分是闲书。
所谓写,一是退休以后写了40多篇长长短短的文章,约11万字的样子,其中几篇还蒙报刊杂志的朋友不弃被选用;
二是把自己过去的习作收拾收拾,贴在我已经开辟的几个阵地上:
我在博客中国的“涂阳斌的博客专栏”已经贴了571个帖子,浏览数是29万;
在新浪以“曾一三的博客专栏”为名,已经贴了226个帖子,阅读数是6万;
2022年7月在中国作家网站上开辟了“涂阳斌的最新作品集”专栏,贴了40篇散文,可以算是我的散文精选吧!平台没有设计浏览计数程序,看不到阅读情况;
2022年11月19日,在“今日头条”以“涂阳斌的乡巴佬散文店”为名注册,平台要求每天贴出的文章不超过5篇,经4个月努力,贴了266篇散文类习作,总展现量为60万,阅读数为8万,粉丝345人,点赞2211次。
应该说,对已有习作的开发、挖潜,已经竭泽而渔了。
网络是开放的大众平台,大家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面展示。用得好,当然可以为社会贡献一点“鼓劲、加油”的力量。往高里说,网络是个阵地,阵地由什么人、由什么内容唱主角,始终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意外的收获是,“今日头条”具有识别“高度相似文稿”的功能。在我贴出的266篇散文习作中,有几篇与别的网友已在“今日头条”发布的文章“高度相似”,需要“查重”。经我提供相关样刊、样报照片进行申诉,证明是别的网友“借”了我的文章,我的几篇习作也得以顺利刊出。看来,网络文章的版权保护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探索。一个知名的网站,收入了我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50多篇,我上去下载自己的习作,不注册付费,还下载不了,有些不好接受。
春节前后,我和几个朋友交流,朋友直言不讳地给了我一些好建议。
仙桃的老朋友尹作越,春节前给我寄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长篇小说精选,近6年的,一年一本,他很明确地建议我:在写一些短文的同时,争取写一点分量重一些、篇幅长一些的作品。他说:“你文字功夫好,工作阅历丰富,浪费了有点可惜。”
我的另一位同事,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了他的三本作品集。我建议他围绕苦旅、育雏、言情三个主题,把三本书重新编排一下,争取出版。他回复我说:“我不想沉溺于过去,我要向前走,我要尝试写一些我没有写过的题材。至于那三本书,出不出版,无所谓,看机缘。我之所以整理出来,是表示我走过了这么一段路,留个印记。”
大年三十,我和一个青年谈起我近段的写作。青年笑笑说:“写一点过往的总结,蛮好!但很多是旧作的重复,没有超越自我,有点乏味。要超越自我,作品必须要突出亮点。我特别喜欢余华的作品,余华说他靠一本《活着》而活着,我真的希望你能够写出像《活着》一样的作品。”
过去写作的近400篇散文类文章,通过努力,绝大多数已在我自己开辟的五个阵地上刊布出去了。
好!
挥挥手,
往前走!
往前走,写点什么,您支招!
呵呵!
【2023-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