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乡情乡风乡愁(周元镐)
(2023-02-07 11:25:44)【原创评论】乡情乡风乡愁(周元镐)
——涂阳斌近作浅议
周元镐
阳斌当初在我的家乡任镇委书记时,经常骑辆自行车下乡访贫问苦搞调查。到了饭点,一定是在村民家里搭伙,饭后一定是要付费。乡亲们都暗暗竖大姆指,说这个年轻书记不一般。
这就是阳斌,我引以为友的阳斌。当然,加深我们来往的还是文学,网上一度流传很广的那个“讲述一百个乡巴佬的故事”即是阳斌的大作,曾让我关注。
现在我读阳斌的近作,又多了一个强烈的感受,阳斌似乎一直都没有离开过生养他的那块土地,他一直以来都还是那个朴朴实实地走在田埂上的放牛郎!
阳斌的叙事文笔,质朴得伤心透顶!阳斌笔下的人物和命运,都有泥土的沉重和清香。所以他的作品里面就有一股浓烈如酒的乡情,扑面而来的乡风以及依依难以割舍的乡愁!
那个“读过十年长学”的老干妈,仅仅因为出身不好就只能终老乡村。但这位可敬可亲的老干妈无怨无悔,人生风雨如晦,但苦涩的风雨里留下了老干妈无言的微笑……
在《刚书记》里,那个并不姓刚的当过兵的公社党委副书记,嗓门如雷但铁面有情。一个错划右派的乡村教师后又因“破坏生产”服刑三年,原因竟是他开春放牛时,刚越冬的牛吃多了红花草籽膨胀而死。此时救治耕牛的办法只有一个,拿条冲担捅破牛肚放气,可一个早成惊弓之鸟的右派份子他敢?刚书记了解冤情后仰天长啸,后来想法为这个蒙冤负屈的乡村教师平了反。
乡下把正在长肉的小公猪叫“糙子”,农村的半大小子也叫“糙子伢”。公社机关也有这样几个正长身体的“糙子”干部,每月的口粮指标只有29斤哪够?刚书记心疼,找来粮管所长帮忙,每月批给每个“糙子”8斤做猪饲料的碎米。这种苦法,只有刚书记想得出!
当年的农村工作劳累繁重,刚书记又是个拼命三郎,五十多岁就患肝癌走了!
我为刚书记的英年早逝唏嘘,为老干妈和那个终身不嫁传唱了《红楼三叹》的女私塾先生的风雨人生叹息(女先生传唱的《红楼三叹》其实是在哭自己),同时也为“只用了一天学名”的涂家宝小妹妹落泪。
文学到了当下,五颜六色,五花八门。花拳绣腿,旁门左道。“闹哄哄蜂抢蜜,乱嚷嚷蝇争血。”已经让人眼花头昏,不知所以然了……
窃以为,学习阳斌,返朴归真!
2020年劳动节於武昌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