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赋》——郑捷硕
(2023-05-06 09:50:11)
标签:
清明赋郑捷硕 |
分类: 才子佳人 |
《清明赋》
——郑捷硕(十岁)丹东市站前小学 三年三班
自古以来,天地问,乃清明最念先人也。有诗为证,诗曰:
风萧萧,雨寒寒,千人万人欲断魂。
声声叹,滴滴泪,悲欢离合风凛凛。
行彳亍,首低垂,尘世今日悲哀也。
无蒙蒙,地沥沥,天地风雨润人心。
清明之日,人最念之时,莫数踏青。
其重乃备物件也。
备物之时,常闻人曰:"此物可带否?"因常闻之,屡见不鲜也。行路时,多数人此时泣也,到时,又忘清明之义,笑面大展。先而铺卷下榻,继而饮食尽摆。
吾与家亲席上而坐,酒酣耳热之时,实吾诗兴大发,家亲却曰:"食之,需只食之?写时,则尽写之。"吾忍诗兴,饮食完毕,诗兴如洪,赋诗如流,心境舒之。
清明最哀时,乃扫墓之时也。扫墓之时,望满地之尘,又望先人之墓,泣声彼此起伏,吾强忍悲泪,心中闻声,声曰:"君忍之,心不舒,何不尽泣之?"吾思想片刻,认之理明,失声痛哭!
清明,时喜时悲,时欢时哀,人生亦如此,此乃人生之道也!
主编苏格拉底评语:诗不押韵,可能孩子太小不懂。
文章语句优美,立意深邃,溢出了清明节的喜弄哀乐,悲欢离合,超出了年龄达到的意境。
尤其用文言文文字,更体现出节日的庄重与文化内涵。
主编苏格拉底评语:诗不押韵,可能孩子太小不懂。
后一篇:聆听春的声音---八年八班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