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时那条小河

(2022-12-15 09:24:59)
标签:

童年时那条小河

文/贤哲

分类: 才子佳人
                                              童年时那条小河 

                                                          文/贤哲

        故乡的小河 不足两米宽,清亮亮的,像一条白色的缎带,自然地系在村子的腰间。被分成南北两部分的村子,则由左一个右一个的小桥连接着,像故意给打的结儿。
   小河子边上长满高高低低的柳条棵子,一到夏天,大大小小的枝条和叶子集合起来,如绿色的屏障,呵护着小河子。
  春暖花开时,从早到晚,谈笑声和捣衣声交织着流水声,总是动听地此起彼伏在被姑娘媳妇们当成天然洗衣盆的小河边,且久久回荡在村子上空,情形像极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诗句。
  为了洗衣裳时不扎堆儿,记不清是谁将大而平的几块石板,分别放在了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当搓衣板。要去洗衣裳的姑娘媳妇们先站在自己家门口,举手加额,从绿绿的柳树丛的头顶上,朝河边观察一下,发现有石板的地方没人或人少时,才端着抱或着待洗的衣物悠然地走到河边去。如果碰上人多的情况,就暂时在家等一下。所以,尽管全村每天出来洗衣裳的人都很多,却从没有争抢地盘打架的事发生过。
  我多次跟妈去过河边,对洗衣裳的情形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姑娘媳妇们一到河边,就找一块水流平稳的地方,将带去的所有脏衣物,按掉色和不掉色分成类,浸泡到水里,然后,蹲在石板上,将浸泡好的衣物捞出来,均匀地抹上肥皂,才开始在比较光滑的石板上来回地搓洗起来。如果是大件儿,就用捣衣棒翻过来倒过去地捶打,捶打到肥皂沫儿变黑而衣物露出本色时,放进流动的清水里清洗,直到干净了,轻轻拧掉水分,晾晒到河边的草丛或柳树枝上,花花绿绿的,常引逗得蜜蜂和蝴蝶误认为是遇到了鲜花儿,而纷纷飞到上面流连忘返。
  春天一到,燕子来了,靠水边的地方,争先恐后地长出开淡黄色小花儿的马蹄子菜,像是给小河戴的美丽项圈儿。小河里的小鱼儿,清一色的黑脊背白肚皮儿,一群群成队列阵自由自在地嬉戏,看到人或猪、鸭、鹅什么的,就机灵地躲到河沿儿的草根下,等没有敌情了才会再出来游玩儿。
  我们小孩子总忍不住拎着筛麦子用的铁丝筛子,或索性拎一个编结细密的柳条筐奔河边就跑。再小一些的孩子则拎着小铁筒,像尾巴一样紧跟在后边。我常穿着塑料凉鞋端着筛子悄悄地踏进没膝的河水里,小心翼翼地捞鱼。有时从村东头捞到村西头,有时从西头捞到村东头,顺着或逆着小河的流向一路捞下去,结果总是不虚此捞,满载而归也是常有的事儿。捞鱼捞腻烦了,小伙伴儿们就用柳条编一个个隐蔽用的帽圈儿,不管男孩儿还是女孩儿,一律戴在头上,操着自制的木头枪、木头刺刀等“武器”,玩起打仗的游戏。那阵势决不亚于电影里儿童团的活动。有的“敌人”潜藏在枝叶密布的柳条通子里,任多少“游击队员”撒下天罗地网都找不到一个踪影儿。
  深秋,水凉了,人进不得河了,我们小孩子也捞不成鱼了,姑娘媳妇们当然更不能到河边洗衣裳了,可小河仍然是闲不住的,那些从地里收回来的线麻,成捆成捆地被浸泡在河水深处,叫沤麻。经过二十几天的浸泡,麻身原来的那些青绿色才会退去,也才能将紧贴在麻杆儿上的麻皮剥下来。等大人们穿着高筒水靴起完了麻(将麻杆儿从河水里捞出来),河水便如同完成一次特别重要的使命,开始结冰了。
  每年十一月下旬,河面全覆盖白亮亮光滑滑的凝冰,我们小孩子就热火朝天地翻出来上一年的爬犁和冰车、冰尜儿,疯狂地在河冰上横冲直撞、大显身手。没有爬犁、冰车、冰尜儿的孩子,则像灵巧的鸟儿一般张着胳膊飞快地在冰面上打着出溜滑儿(实际上是自由滑冰)。我们一个个儿的,都冻得脸蛋儿像红苹果,手像红萝卜,脑门儿的头发和眉毛上结一溜厚厚的白霜,而帽子缝儿里和嘴里都不住地往外冒白气儿,像极了喷云吐雾。
  这就是我童年时小河子四季的缩影儿,它不仅一直生动地流淌在故乡,还将永远鲜活地流淌在我的脑海心中。



作者简介:姓名:贤哲。性别:女。笔名:南山竟然也有菊。黑龙江省作协会员,黑龙江省散文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你到底爱谁》一部,并多次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