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和雅姑娘
和雅姑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23
  • 关注人气:1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行论第十课笔记

(2016-12-07 22:50:06)
标签:

杂谈

入行论第十课笔记

一、关于芭蕉树的问题

(一)说法与造论有很大区别:造论时,文字上不能有任何差错;讲经应以把握听众及气氛为重,词句和比喻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

(二)芭蕉树生果的问题,两种说法都可以理解:一种说法是只生一次果后就灭尽;另一种说法是该生的果生完以后就会穷尽,不会再产生

二、早上观修的问题

(一)五个阶段:《大幻化网光明藏论》、《释迦牟尼佛广传》说过:观修时,我们会经历五个阶段的不同境界

1、第一阶段就是如峭壁落水之动摇觉受

2、第二阶段是如山谷流水之获得觉受

3、第三阶段是如平原江河之修行觉受

4、四阶段是如大海离波之稳固觉受

5、第五阶段是如山王般稳固之究竟觉受

(二)每个阶段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训练;刚开始会发现妄念原来不太多,现在一观反而越来越多

(三)要求: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决定观修内容,但不管观什么,在初、中一定要想:我是为了令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

(四)诀窍:可以考虑观想佛菩萨像,实在观不了,可以念诵咒语。

(五)鼓励:开始时,分别念肯定比较多,这不是什么坏事,是正常现象;希望你们不要失去信心;如果能够坚持,观修的情况会慢慢改善

三、讲解颂词

(一)辛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1、释义:末劫时有一种特别炽热的火,能在刹那间摧毁整个器世界,同样,菩提心犹如末劫火一样,能在生起的一刹那,摧毁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

2、主旨:不定业能依菩提心而彻底摧毁

3、详解

(1)末劫火:能将一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焚毁无余

(2)罪业:直接转生于恶趣的罪业,比如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等五无间罪

(3)谴疑:显宗认为无间罪属于定业,不能改。

解答:

(a)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指自己故意去造的业,而无意中所造的称为不定业;

(b)一旦遇到了对治,定业也是可以改变;依靠菩提心的力量,能将趋入恶趣的业全部断尽

(4)观点:相续中如果具有菩提心,就根本不会堕入恶趣

(a)引《华严经》中的比喻说明,如一灯能除千年暗,龙王如意宝摧毁所有违缘、障碍、危害等

(b)引《入菩萨行论大疏》《涅槃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等教证作说明

(5)消归自心:我们在有生之年或无始以来,肯定造过很多恶业;不说其他罪业,光是在吃饭问题上,就造下严重罪业,如果没有好好地修持菩提心,没有解脱机会。

(6)无著菩萨讲义的解释:

(a)《华严经》中云:“能焚诸恶行如末劫火。”

——引申:无著菩萨引用佛经这点很好,容易让不同的人生信,不过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真正认识菩提心;

——要求:这次学习《入行论》,外面的人应该非常高兴,因为求法不易;应该有一分难得之心,这样学习才会成功;希望大家通达《入行论》所有颂词和讲义,认真学习

(b)善天尊者说:“一刹那之大安忍不缘所取,所以必定能焚烧(罪业)。”

——可理解为胜义或世俗菩提心,不缘自私自利这种所取的大安忍,这样的菩提心能焚毁所有罪业

(c)护送者和末劫火的比喻不相违,前者是从压制罪业角度而言;后者指菩提心能完全根除、摧毁罪业

——按无著菩萨观点,如果对治力特别强,五无间罪也可被根除;对治力不强,那么菩提心只能压制罪业。

(d)菩提心具备这二种功德并不矛盾

——获得了越殊胜的菩提心,那么功德也会越超胜,是从循序渐进而获得来讲的

(二)辛六、经中所说其他功德之理:

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

1、释义:引用《华严经》教证:智者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说:菩提心的利益无法限量

2、详解:

(1)弥勒:意为慈氏,释迦牟尼佛的补处,即弥勒佛

(2)按照藏传佛教《华严经》,经中讲了一百三十种菩提心功德

(3)善财参学情况:汉传是53参;藏传是依止了110位;印度布布达论师的教言是依止了1100位

(4)善财参访弥勒菩萨情况:引《华严经》内容,详见法本

(5)引申:

(a)高僧大德的学佛精神,如清凉国师一生传讲50多遍《华严经》,每天讲经8小时;道宣律师《四分律》听了二十遍;顶果钦哲仁波切一生听了七百多函经论的传承

——大家在求学的过程中,要端正态度,随学高僧大德,把修法放在首位,精进学佛

(b)研究《华严经》非常有必要:若想将世间法与佛法结合起来,必须要懂得华严世界一些奥义

——要断除傲慢,好好学习《华严经》

(三)菩提心分类

1、科判:己二(特殊功德)分三:一、分类;二、本体之差别;三、功德之差别。

庚一、分类:

2、菩提心不同分类:(1)《涅槃经》说法,菩提心有胜义和世俗;(2)《华严经》中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3)《现观庄严论》宣讲了二十二种分类;《经庄严论》也讲了四种分类——信解行发心、清净意乐发心、异熟发心和断障发心

3、胜义与世俗:(1)一地菩萨以上境界,称为胜义菩提心;(2)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就是世俗菩提心

4、颂词解释

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

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1)释义:归纳而言,菩提心可分为两种,一是愿求菩提心,一是趣行菩提心。

(2)详解

(a)引《华严经》教证:“任何众生为无上菩提而发愿亦稀罕,与之相比,为无上菩提而行持更为稀罕。”

(b)中国学佛人大概有一亿多,真正发了愿菩提心的寥寥无几;

(c)“菩提心”定义:《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d)菩提心真正内涵:以佛法来饶益众生,令他们最终获得佛果,心里面这样发愿,行动上也这样去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