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扫门前雪

(2025-06-04 09:16:0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遗传的力量,让一方人有先天优势来适应一方水土。日复一日的生活,让一方人通过后天磨炼,渐渐与一方水土融为一体。

譬如,生活在零下几十摄氏度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被称之为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最坚韧不拔的民族。14000多年前他们的先人从亚洲迁徙至北极地区。

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因纽特人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

因纽特人要花上几年的时间观察练习,才能掌握盖雪屋的技术。关键的技术在于如何将雪一块块摆成圆圈,呈螺旋上升,而不用任何辅助材料。砌到最上面时,必须突然增大上升的倾斜度,这就要求建造者准确切下一块砖的斜角,以便把下一块砖接上去。为了稳定,两块砖要切得非常合适,相互吻合,到了最顶上,倾斜度接近水平,然后补上最后一块雪砖,这需要熟练的技巧。一个能干的建造者在1小时内能建好供3-4人居住的雪屋,这速度是非常快的了。一个人选料,切雪砖,搬运,又是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天气下完成这一切,只有因纽特人才能做到这么好。

历经14000多年,因纽特人能够在北极地区顽强生存下来,靠的就是遗传的力量和后天的磨炼,让他们适应了严酷的北极地区这一方水土。

面对极寒极冷气候的是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面对酷热和干旱气候的是热带地区的非洲人,非洲人同样面临着生存的不易。

天下黎民百姓,在生活地区气候的冷热湿燥上存在如此大差异,面临如此大的艰难挑战,在其他方面同样千差万别。因此,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天大的难事与挑战。

有人达到了治国理政岗位后,有了安抚天下黎民百姓的愿望。愿望虽好,实施起来却不容易,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这种愿望没能达成,于是,他们连“扫好门前雪”的动力也丧失了,怀疑起初衷,怀疑起能力,怀疑起这种愿望合不合理。从豪情万丈的“治国、平天下”,变成了失去斗志、没有了精气神的“不扫门前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