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与现实的冲突
(2025-04-29 16:19:04)
第五节
齐家冲突,是人们希望家族成员齐心协力、和睦相处,让更多的家庭成员成为优秀分子,成为光宗耀祖、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人,这样的需求,在现实中如果得不到满足,需求与现实就形成了冲突。
现实中,有人辛辛苦苦、勤扒苦做,将药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起来,然而第二代却无心经营药铺,对琴棋书画、对诗词游记有兴趣。
有人十几岁开始跟师当学徒,学习经商做买卖,当了学徒当掌柜,当了掌柜当老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商铺。然而第二代却无心于买卖,不愿意经商,对耍棍弄枪、走进军营有兴趣。
有人跟随父辈饱读诗书,像父辈一样成为一位十里八乡有名的教书先生,创办了颇具规模的私塾,培养了众多的学子。然而到了下一代,对手握戒尺、对教书育人没有兴趣,却对经商做买卖情有独钟。
有人跟师习武,将师傅的武艺发扬光大,创立了武术流派,开办了武馆,广招习武之人。然而第二代却无心习武,对耕田织布饶有兴趣。
在希望更多的家族成员成为优秀分子方面。人们希望不只一位、两位家族成员刻苦努力、成绩斐然,还希望有更多的家族成员知书达理、功绩卓著。人们希望不只一代、两代家族成员细思笃行、赢得功名,还希望三代、四代家族成员薪火相传,为家族争得荣耀。
现实中,往往“富不过三代”。第一代白手起家、奋力打拼,奠定了家族产业的基础。第二代继续开拓、稳打稳扎,将家族产业推向巅峰。第三代蜜罐中长大,体能上弱不禁风,心智上很不成熟,家族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到了第四代,家族企业被败了个精光。
第六节
治国冲突,是一国核心管理层或接近核心管理层的成员,希望通过管理层的施政、百姓的努力,让百姓富裕起来,让国家强大起来,这种需求,在现实中如果得不到满足,需求与现实就形成了冲突。
在管理层的施政、百姓的努力方面。管理者希望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促进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百业兴旺,通过外交政策、经贸政策来广交各国朋友,促进贸易往来,通过军事政策形成强大国防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守护百姓安宁。
现实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综合施治后,有时候不但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三大宏观经济目标,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社会百业兴旺,反而出现了“滞涨”,即: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与物价超出百姓承受水平的上涨,两者并存,令百姓苦不堪言。
实施外交政策、经贸政策后,与他国的进出口贸易不增反降,或进口猛增、出口疲软,贸易逆差明显。
实施军事政策后,军队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没有增强,军队的技术装备、单兵作战能力没有提升,战斗力不升反降,周围国家、敌对势力蠢蠢欲动。
在百姓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方面。管理者明白“治国必先富民”,百姓富裕后国家就容易治理。百姓富裕后就安于乡居、爱惜家园,爱乡安家就恭敬治国者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有的,混乱不堪的国家必然是穷的。善于治理国家的管理者,必先富民,然后治国。
现实中,始终难以让百姓富裕起来。百姓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治国者而违反禁令,百姓抗上犯禁,国家就更难以治理了。
第七节
平天下冲突,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种胸怀、愿望与需求,在现实中如果得不到满足,需求与现实就形成了冲突。
在絜矩之道方面。有平天下胸怀、愿望与需求的人,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认为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认为世道人心,上行下效。
然而现实中,虽然当政者德行高尚,但老百姓的德行依然参差不齐,没有达成当政者的期望值。当政者在德行上作出了表率,但老百姓相应得不够充分。
在民心方面。有平天下胸怀、愿望与需求的人,高度重视民心的作用,认为民心是水,当政者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希望当政者体察民情、赢得民心。
现实中,虽然当政者重视民心的向背,出台了系列惠百姓、稳民心的政策和措施,但在实际效果上,民心没有明显好转。
在德行方面。人们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后,当政者希望百姓从重视物质生活转向重视精神生活。
现实中,看重精神生活的百姓只是少数,多数百姓仍然看重物质生活,看重衣食住行。
在用人方面。当政者认为品德第一,才能第二。一个人即使才能不是特别突出,只要他心胸宽广能容人,就可以得到重用。
现实中,仍有一些有才无德的人占据着管理岗位,民间怨声不断。
在利与义关系方面。当政者希望百姓“以财发身”,把财产当作身外之物,仗义疏财以修养德行。
然而现实中,还是存在一些“以身发财”的人。这些人爱财如命,贪赃枉法,铤而走险,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财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