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需求
(2025-04-02 15:43:10)“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人修身需求层次之上,便是齐家需求层次。
齐家,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
中国人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
晚晴名臣曾国藩算得上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人物。一代伟人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信中提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谥号文正)。
曾国藩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曾国藩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在家教家风方面,曾国藩留下的《曾文正公家书》是一部流传甚广的作品,是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曾文正公家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曾国藩说的这些,他自己就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父亲。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家人,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曾国藩注重齐家,重视家教家风,所以,曾国藩的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修身齐家的结果,小而言之,是让自己成为内心强大、有益于社会的人,让家庭成员中的多数,成为心理健康、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人;大而言之,是让社会中的优秀分子多了一些,让人群的整体素养拔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