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必须切实提升品质
(2022-04-24 15:46:51)既然儿童图书市场一片繁荣,按理说,父母想给孩子挑选图书,应该很容易才是,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很多家长吐槽说,想给自己的孩子买几本适合他们阅读的儿童读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一些地方图书馆的采购人员也表示,他们参加各种图书展销会,想给图书馆的小读者选购一些图书,同样是难上加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一,出版内容大量重复,“注水”现象严重,鲜有原创新作。在上述报道中,记者随机选取10本童话故事集发现,“灰姑娘”出现7次,“睡美人”“白雪公主”分别出现6次,“三只小猪”“青蛙王子”“金斧头银斧头”“拇指姑娘”等故事出现3次以上,“查重率”较高。而这些经典儿童作品,孩子们早就读了不止一次两次,想读点没看过的作品,却往往难以找到。
其二,一些儿童读物品质不高。要么存在封建迷信、血腥暴力等“少儿不宜”的内容,要么存在常识性错误,容易对孩子造成误导。对于这样的图书,连家长这一关都过不了,更别说给孩子阅读了。
其三,部分少儿读物虽然知识含量比较高,从家长角度来看,适合给孩子看,却因为趣味性、故事性不足,难以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买了,孩子不看,一切等于是零。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当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专门给孩子阅读的图书,却不适合孩子阅读,得不到他们的喜欢,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所以,从政府到社会,再到出版机构、销售终端,都需要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提升儿童读物的品质。
从政府、出版机构的角度来说,可对儿童文学原创作家、专业儿童读物出版社,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此来鼓励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机构多出新作、多出精品。为了给儿童读物的品质保驾护航,要加强对儿童读物出版的预先把关,请心理学、教育学、出版学等相关领域专家给予指导。比如,可以建立儿童图书伦理审查委员会,对儿童读物内容进行伦理把关,防止粗制滥造的儿童读物伤害儿童。
前一篇:让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后一篇:“反向扫码”提升了公共服务品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