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第二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4(数学)

(2022-07-06 13:05:56)

鳌江小学主题研修学习活动记录表

   (备课组):_三年级数学_____

活动时间

2022.3.14

活动负责人

钟方罕

活动主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活动地点

四年三班

活动形式

集体备课

主讲人

白洪湖

参加对象

全体组员

内容及过程记录

1.  白洪湖老师解读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思路

2.  白洪湖老师阐述教学过程

3.  集体讨论设计过程,重点12乘14算理和算法

 

 

 

 

 

建议感悟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理解、算法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教学中的亮点是沟通了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好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借助点子图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对比交流理解笔算算理,效果较好。本课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竖式计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师注意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鳌江小学  _白洪湖_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口算,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每一步计算得到的积与哪个数位对齐,特别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的算理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来帮助学生理解。

 

、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呈现问题,理解题意

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其实电影院里也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行有14个座位,有12行。

2021第二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4(数学) 

师:读数学信息?综合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几个座位)

如果把一个座位用一个圆点来表示,仔细看,这14个圆点就可以表示?(一行的座位)那么有12行座位,我们就可以用一幅这样的点子图来表示。

要想解决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你会列示吗?为什么用乘法?因为表示12个14,算式是12×14。大家同意吗?仔细观察这个算式,跟以前我们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你说。

生:我们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或者两位数乘整十数,而这个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请个同学估一估大概结果会是多少。

2.借助点子图,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习单,利用点子图,试着分一分,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并将你们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写完的同学把自己的方法跟同桌说一说。或者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好了孩子们,刚才老师看到了几个比较特别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哪个同学的?两个平均分。

刚才两个同学他们都选择用平均分的方法。在下面,有哪个同学也是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做的,举手试一下。(教师环视)好,放下。

师:看来大家对这种方法都比较喜欢,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个不一样的方法。12拆成10和2。

同学观察一下这几种算式,透过他们不同的方法,你又看到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谁发现了?

都做到先分后合。同意吗?为什么我们要先分后合呢?这样可以把我们没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转换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者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透过算式看到隐藏在后面的方法和规律,真了不起。

3.竖式计算,理解算理。

师:刚才大家通过点子图解决了这个问题知道了正确答案是168。如果让大家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应该怎么做呢?请你去尝试。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种方法都对吗,你支持第几位同学的写法?

观察竖式和以前竖式的区别。学生讲。

预设:以前一层就知道答案了,现在需要多层。

瞧瞧这个算式,好特别呀,他的28是怎么来的?他表示的是几行呢?

这里的14是怎么算出来的,他表示的是几行呢?也就是说,你认为这里的14不是14,是140。你们同意吗?我不同意,我有疑问,这里不是写着14吗,我怎么没看出来140?4在十位,1在百位。那这里的0去哪里了?

这里的14是1410算出来的,不是14是140。他表示的是几行。

最后的168是怎么算的?

原来今天的新问题都可以利用转化的方法,转换成我们以往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最后再把这两个乘机加起来,就等于我们十二行的座位数

现在关于这个竖式,为什么这样算我们已经明白了,那他是按照什么顺序一步一步算出来的呢?

总结法则,归纳算法。

2021第二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4(数学) 

你觉得刚才算的过程中!哪一步容易出错。这个题目你会了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同类型的题目,敢吗?有信心吗?

三、应用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做一做。重点讲解11乘22。提问两个22是一样的吗?

2.作业本题目(看时间而定)

四、提问收获

 

1.注意时间的把握,导入要快、狠、准,直入主题,为后面的教学保留时间。

2.算理讲解还不够深入,可以结合前面的环节引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直观的了解。

3.导入部分是否可以将一些错误的例子呈现出来,有时候错题往往能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4.练习的设计深度还不够,是否可以再设计?

1.学生的思维如何得到发展?让每个孩子参与进来,有思考,有发展,老师如何起到引导的作用,多放手让学生思考,让课堂活跃起来,而不是一问一答,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

2.习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学情,由浅入难。

3.时间上的掌控要准确,有些环节可以精简,重点放在重难点的解决上。

4.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不用一直揪着这个学生不放,可以多请几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聆听他人的回答,然后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

   2021第二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4(数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