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二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1(语文)

鳌江小学教共体互联网+网络研修记录表
活动时间 |
20220324 |
活动负责人 |
杨海霞 |
活动主题 |
|
活动地点 |
阶梯教室 |
活动形式 |
同步课堂 |
主讲人 |
郑洁 |
参加对象 |
张怡、郑洁、项伟等 |
||
活动内容 及过程记录 |
一、
二、
三、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在此,我就顺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文中找找,圈一圈文中如何描述粽子的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同时在学习和积累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练习说句子,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鳌江小学
课 前 思 考 |
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我思考在教学时,要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
教 学 流 程 |
一、识粽子,知端午
1. 2.出示粽图,识“粽”字 3.了解“端午节”
(1)
(2) (3)板书端午,提醒“立字旁”和“午”字书写
(4)出端午图,了解知识: 4.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端午粽》 二、读词语,备材料 学习活动一:
1.
箬竹叶
总会
随机正音
特别容易出错:箬竹叶、又黏又甜
2.小游戏(整体感知)结合作业本
(错误订正,出示课本内容,自然段,外婆会包的粽子) 三、学段一,煮粽子 1.请生自由读段一 (1)指导读好带“一”字的短语 (2)多种形式朗读段一重点指导“总会”、“盼着”、“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的长句子朗读。 (3)个别读、齐读 四、学段二,赏粽子 学习活动二: 1、标:第二段共有几句话。 2、画: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用“——”画出。 出示板贴并指导朗读“的”字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停顿指导,朗读整句话比较朗读,感受叠词的作用。 3.引导迁移学习第二、三句。 (1)提问:粽子的颜色那么鲜艳,真诱人啊!它还有哪里特别诱人,让你想要吃一口?请你在第二自然段再找一找句子。 五、代言人,推销粽子 1.争做粽子代言人:结合板书,引导学生介绍外婆包的粽子,帮助推广。 六、儿歌复现,写生字词
1. 2. 儿歌里藏着两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写一写。 指导观察“节、真”引导发现共同点——都有长横。引导发现不同点——“节”上大下小,“真”上小下大。指导“节、真”的书写要点:长横要写平、写舒展。“真”中间的三横均匀,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节”横折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钩稍稍向左斜。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
同 伴 观 点 |
指导课文朗读时,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指导学生读的时候,我先对长句子进行范读,然后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读的方式多样化,采取分组读,男女赛读,领读,指名读等,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
教 后 反 思 |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在此,我就顺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文中找找,圈一圈文中如何描述粽子的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同时在学习和积累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练习说句子,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 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