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第二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1(语文)

(2022-07-06 12:54:06)

鳌江小学教共体互联网+网研修记录表

 

  (备课组):_____一年级备课组______

活动时间

20220324

活动负责人

杨海霞

活动主题

互联网是的互联网集体  集体备课 集体集体备课<</span>2

活动地点

阶梯教室

活动形式

同步课堂

主讲人

郑洁

参加对象

 

张怡、郑洁、项伟等

活动内容

及过程记录

 

一、  张怡、项伟、郑洁三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

二、  大家集体研讨

三、  江丽青老师做专家点评

 

活动反思

与建议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在此,我就顺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文中找找,圈一圈文中如何描述粽子的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同时在学习和积累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练习说句子,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端午粽》                        

                        ——《端午粽 》教学设计与反思

鳌江小学  郑洁

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我思考在教学时,要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一、识粽子,知端午

1. 游戏: 

2.出示粽图,识“粽”字

3.了解“端午节”

(1) 引出端午节

(2) 读好“端午节”;学习“端”;识“立字旁”并组词

(3)板书端午,提醒“立字旁”和“午”字书写

(4)出端午图,了解知识: 

4.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端午粽》

二、读词语,备材料

学习活动一: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1. 检查生字词,随机正音。

箬竹叶   糯米   清香  又黏又甜    

总会   十分   中间  (出示拼音,去拼音开火车+端午节、粽子)

随机正音 

特别容易出错:竹叶、又又甜    (各种形式读)

2.小游戏(整体感知)结合作业本

 课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

 外婆只会包红豆粽和咸肉粽。

 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错误订正,出示课本内容,自然段,外婆会包的粽子)

三、学段一,煮粽子

1.请生自由读段一

1)指导读好带“一”字的短语

2)多种形式朗读段一重点指导“总会”、“盼着”、“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的长句子朗读。

3)个别读、齐读

四、学段二,赏粽子

学习活动二:

1、标:第二段共有几句话。

2、画: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用“——”画出。

出示板贴并指导朗读“的”字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停顿指导,朗读整句话比较朗读,感受叠词的作用。

3.引导迁移学习第二、三句。

1)提问:粽子的颜色那么鲜艳,真诱人啊!它还有哪里特别诱人,让你想要吃一口?请你在第二自然段再找一找句子。

五、代言人,推销粽子

1.争做粽子代言人:结合板书,引导学生介绍外婆包的粽子,帮助推广。

六、儿歌复现,写生字词

1. 齐读儿歌

2. 指导书写(出示书写星级标准)

儿歌里藏着两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写一写。

指导观察“节、真”引导发现共同点——都有长横。引导发现不同点——“节”上大下小,“真”上小下大。指导“节、真”的书写要点:长横要写平、写舒展。“真”中间的三横均匀,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节”横折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钩稍稍向左斜。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指导课文朗读时,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指导学生读的时候,我先对长句子进行范读,然后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读的方式多样化,采取分组读,男女赛读,领读,指名读等,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在此,我就顺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文中找找,圈一圈文中如何描述粽子的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同时在学习和积累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练习说句子,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

力。

 2021第二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1(语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