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回忆(1)

(2017-06-14 17:47:00)
标签:

杂谈

我出生在一个穷山沟。少伸,地处衢县的九华山北麓,四周环山,如一个小盆地中。我少年时树茂竹密,群山青翠,郁郁葱葱。小溪流水清澈,常年不枯,鱼、鳗、虾、蟹都有。我常下水抓鱼捉蟹。夏天的傍晚,家门对山的密林中那知了的共鸣声,非常非常地动听,至今难以忘怀。门前的山坡上不知是那个年代修的梯田和山上的竹、茶叶、杉、栗树、桐子树、茶子树便是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那里的青山绿水养育了一代一代朴实的山里人,也包括我。                          

  我童年家境并不富裕,生话也较困难。记得解放那年,划为下中农的成份,家有山、有地、有田、有房子。父亲仅靠种地及山上的杉、竹、茶的收入来养家       ,很是艰辛。记得二弟明皖出生后不久,父亲因不堪重负要将他送给治岭村的一家人做儿子。母亲哭,我也抱着他哭着不肯放,那情景,谁看了都心酸,谁都会流泪。父亲一咬牙也就罢了。后来有一个弟弟还是抱给常山的一户人家做儿子。父亲有点文化,他烟酒不沾,不喝茶。家里有的是茶叶,可他都喝白开水。听他说上过私塾。他会吹萧,很动听。受他的影响,我也爱好乐器。那时村里有一个(戏班子)后台(伴奏乐队),他们常在晚上练奏。有京胡、二胡(都是高音二胡)、笛子、锁钠,还有那很长的喇叭。有锣(大锣、小锣)、鼓、钹(大钹、小钹),还有他们叫“答板”的击打乐器(是乐队的总指挥)。他们奏的都是婺剧曲目。我常听他们演奏,有一、二个曲调我至今还可随意哼出来。有一个姓张(坤炎)的师父很喜欢我,他教了我吹笛子、拉二胡。可说他是为我开启音乐门的启蒙师傅.从此以后我对乐器有很浓厚的兴趣,无论什么乐器都喜欢去学且一学即会.其实很多东西都是触类旁通,会吹笛子其它的吹的(管乐)也很容易学,会拉二胡则其它的弦乐也就很容易学.后来我很多乐器都会来.只可惜没有名师指点,只停在低水平上.上.                               年幼时父亲对我的教诲大都未在意,有些那时根本不懂。什么学而优则仕、君子言而有信、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待我懂事了,才知都是教我做人的道理。父亲和我说的两件事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件事是关于爷爷的:爷爷原来是习武的,据他说是武秀才。一次爷爷的侄儿得了急病,当时有一个郎中就住在我们家,去请他时他正在抽乌烟(鸦片),一家人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他却慢条斯里抽大烟。待他过足了隐再看时,人已无救,死了。爷爷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自此发奋学医。看医书废寝忘食,夜里看书常常看到临晨。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成了一方名医。他为人治病不计报酬,穷人不仅不取分文,还送药给病人。他医技精湛,几有起死回生之术。听父亲说有一个小孩病得已经不治了,他父将他放到了柴房,准备埋了。爷爷路过时听说,去看了,还有一口气,给他服了药,救了回来。他悬壶济世,行善积德,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敬。还有一件事是父亲的:约在1940年,父亲时任村伪保长。那时抓壮丁都叫他带路。每次上面(警备队)来抓人,他一面招待他们,暗地里就叫人去告诉要抓的人赶快逃。一次一个“江西佬”不知是未接到口信还是他自己马虎被抓了。当时一个壮丁有三块大洋“安家费”,上面把三块大洋交给了父亲。而“江西佬”孤身一人,父亲便代为保管,未将其动用。未过半月,“江西佬”居然逃了回来。他一回来即来见父亲,父亲见他逃了回来也非常高兴,当即把三块大洋给他。他死活不肯要,怕要了会仍将他抓去。父亲和他说:“你的安家费是你的,你逃回来是你的本事,安家费你拿去,你放心,我不会为难你的。”他无奈只得收下。一直到解放都相安无事。土改时他从江西(解放前夕他回原籍了)来向地主清算,顺便来看望父亲。他说当时拿虽拿了三块大洋,但心里总一直担心着。你真的是个好人。父亲和我说,一,不义之财绝不能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二,当一个人处于困难的时侯要帮助他,落井下石这种缺德事绝不能干。但社会上趋炎附势者多,有言:“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很说明一种现象。大概是年幼,记忆力特强(?),父亲和我说的这些话,至今仍非常地清晰。                                                

母亲非常的贤惠,除操劳家务事外,还帮父亲干农活。锈花做鞋织帽是村里的一把手,乡亲们常请她帮忙。她给我们兄妹做的布鞋不知有多少双,我从会走路起一直就穿着母亲做的布鞋长大。母亲做的布鞋既牢耐穿又美观。她知我怕冷,家里杀鸭子便把鸭绒一点点集起来,给我做鸭绒棉鞋。至今我还有一双,我舍不得穿了,保存着,作为记念。母亲在那青油灯下纳鞋底的动作和形态至今仍在脑海中不时浮现。母亲没念过书,但聪明贤惠,对我的影响极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古城新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