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2-11-18 14:28:36)
标签:
调查研究教育 |
《培养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高邮镇城北小学分校数学课题组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及创新价值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在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我们也常常听到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了。的确,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已经普遍存在计算习惯方面的问题,出现的错误,少数是由于没有真正明白算理、掌握正确计算方法而造成的,绝大多数是由于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例如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忘记进位、退位、忘记颠倒分子和分母的位置等等。可见,被我们所忽略的的小毛病现在正在成为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大敌。学生已经形成了不良的计算习惯,改变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帮他们改正,同时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
为此,我们确立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的实践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良好习惯不仅是人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在社会生活中,有意识地反复训练培养形成的,即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3、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价值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就要从平时点滴做起,从课内外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一直困扰着师生的教与学。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品质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意识,更谈不上愉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其一,结合计算能力的提高,适时、适度地给予已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公开表扬鼓励;其二,定期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心得体会,树立典型,命名为“标兵”,相信学生自我培养良好计算习惯的积极性会大为提高。
4、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计算习惯:计算习惯是指由于反复进行计算而巩固下来的行动方式。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在社会生活中,反复训练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条件反射,具有很强的惯性。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计算训练中形成的比较稳定并变成需要的好的行动方式,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口算、笔算、估算。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口算时,体现为速度快,准确性高;笔算时,体现为看题仔细、书写工整、计算认真、验算细心;在估算时,体现为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获得一种最有价值的检验结果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了解学生计算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方法。
(2)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水平。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对计算产生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2、研究内容:
(1)学生计算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①具有不良计算习惯的学生现状的调查研究。
②具有良好计算习惯的学生现状的调查研究。
(2)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方法研究。
(3)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的案例研究。
(4)良好计算习惯培养的评价研究。
3、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问卷、访谈,从学生、父母中了解孩子已有的计算习惯。
(2)文献资料法。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为创造性研究奠定基础。
(3)个案研究法。对计算习惯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辅导。
(4)行动研究法。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方法,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并根据教学效果,调整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5)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本课题实验全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
(1)认真选题,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培训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
(2)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素材,研究影响学生计算习惯形成的成因,开展相关的调查,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落实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3)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10月):
具体落实研究计划。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落实到位。
(1)2012年3月—2012年6月,对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客观性与真实性。
(2)2012年7月—2012年12月,在分析学生的计算习惯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开设有关的研究课,并进行案例研究。
(3)2013年1月—2013年2月,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书面材料,以案例、教育叙事、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4)2013年3月—2013年10月,按计划继续进行实践研究,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措施,改善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方法,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支持作用。并结合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适时、适度地给予已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公开表扬鼓励,定期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心得体会,树立典型。
(5)研究过程中,积极争取科研部门有关专家、学校领导、相关任课教师的指导和支持。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各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课题组负责人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逐步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申请结题鉴定。
四、完成课题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人力、时间、经费的保障:
课题组由市学科带头人管平龙校长、教导处负责人及一部分骨干教师组成。课题主持人曾多次参与、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提出研究思路和措施,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并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一线的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研究论文等。
为保证课题研究计划顺利展开,学校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培训实践队伍,解决实践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
2、技术手段的保障:
一是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抓实科研过程管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科研考核机制。二是教师团结合作意识特别强。三是学校具有现代化的科研手段,图书室拥有各类专业参考书、报刊杂志,建有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和宽带网络系统,可以多方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与外界互通研究信息,保证课题完成。
五、课题研究的结题时间及预期成果
1、结题时间:2013年12月
2、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系列教育论文
(3)计算习惯的调查报告
(4)优秀案例集
六、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及承担的研究任务
顾 问:
汪
蒋
主持人:
管平龙(中学高级教师)、王嘉玫(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部署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搜集整理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组员:
李爱春
朱玲玲
黎业华、曹
陈
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