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建构区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2017-08-30 14:02:52)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深入研究环境创设对游戏的影响并用于自身教学改革,从而更好的组织开展建构区游戏,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关键词:建构区;环境创设;问题;策略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本着“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的原则,在幼儿游戏开展过程中创设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要求的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自主游戏,获得自由发展的游戏环境,全面提升幼儿的各方面行为能力,满足幼儿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幼儿的茁壮成长打好基础。

本文从当前建构区环境创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重在探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从而更好的指导幼儿建构区游戏的开展,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学习主人的体验,有效促进幼儿园游戏设置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标准化,使我们的孩子更加自由自主,更加快乐!

一、建构区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环境缺乏关联性

环境具有导向性,环境的创设要尽量与教育目标一致,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朝着教师预设的目标发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很少考虑这种关联性,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现成的材料布置游戏环境,尽管建构区被布置的丰富多彩,墙面贴着彩画,地上、架子上摆上装饰物,并时常跟换以保持他们对区域的新鲜感,但和建构主题的联系却很少,环境对幼儿的促进作用不突出。

2、空间设置不合理

    自主建构游戏空间划分和布局的不合理,将会导致幼儿间的互相影响和干扰,同样也可能限制幼儿间的交流和合作。案例中,自主游戏区域内设有地垫,所有幼儿在上面进行游戏,但是由于各类游戏材料没有相应的标示,区域内也没有一定的间隔,从而互相干扰,让幼儿对游戏失去耐心和热情。于是,原本安静、有序的游戏变成了满地打滚、杂乱无序的“自娱自乐”。

3、区域设置单一化

案例中“建构DIY”比较新奇,是班级的重点区域,材料丰富,因此幼儿都争着去新设置的“建构DIY”玩,但是游戏区域却是在教室的角落中,而且只是一个拼搭类的游戏,不仅只能容纳15个人,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而且仅有拼搭类游戏的自主游戏也是非常单一的,无法满足幼儿多方面的游戏需要,从而限制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建构区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游戏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的建构区环境,不仅可以渲染游戏氛围,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和愿望,促使幼儿自发、自主的参与游戏,积极思考,交流互动,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的发展。定期更换游戏环境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变化的、新鲜的活动空间,可以避免幼儿对游戏产生厌倦,保持幼儿的游戏行为始终高涨。

1、巧用高空,营造建构氛围

一个教室往往被划分为若干游戏区域,教室内外的高控可以吊挂醒目的标志牌,区域间可以悬挂温馨的帘子,还可以在顶部悬挂符合主题的装饰品。这样既帮助幼儿明确游戏区,又化解了因区域分割空间所造就的生硬感,同时又为教室增添了游戏氛围。

在建构区的高空,我们悬挂了“建构园地”的醒目标志,对建构区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其次,在区域的边界,我们挂起了隔断帘子,将建构区与其他游戏区域进行了隔开,让建构区的活动相对独立不受外界干扰。另外,在建构区的高空,我们贴上了城堡的画卷,凸显了区域的主题是建构,而且供幼儿在建构时可以参考画卷搭建城堡。

幼儿具有一颗童心,因此教师在营造建构区氛围时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了解幼儿真实的感情和需求,并在环境创设中满足幼儿的需求。富有童趣的游戏环境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力。

2、妙用墙面,创设主题环境

创造力来源于生活,同样建构游戏的灵感也不会凭空想象可以产生,都需要现实做依托。因此在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多观察、多感受、多思考,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同时在建构区环境创设中,教师也可以把生活中的某一场景融入区域的墙面布置中,让幼儿增强对建构区的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无穷的想象力。

班级的墙面通过教师的巧手创作是一堵会说话的墙,可以变成幼儿游戏,娱乐的桥梁。例如,在墙面上创设各种生活化的情境,使幼儿边欣赏边创作,丰富幼儿的思维。《回家的路》为主题的建构游戏时,我就绘画了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并贴在墙面上:排排队在路上开的汽车,道路两边的树木和行人以及路边的房屋。幼儿们边欣赏,边用积木进行建构,有的幼儿用积木层层叠叠的堆出了路边的高楼大厦;有的用长条积木做树干,三角形搭在上面做树冠,一排树木沿着马路延伸;路上有汽车在行驶,幼儿们就用两个圆圈做轮子,长方形的积木放在上面做车身;他们用积木搭建的景物虽然略显稚嫩,但人物、车辆、楼房、树木……内容丰富,画面上热闹非凡。建构游戏过程中,由于主题贴近生活,幼儿对此非常熟悉,因此在活动是兴致盎然,激情创作,形象生动。

游戏环境的创设,除了要在物质层面贴近幼儿认知,增加熟悉感,还要在精神层面给幼儿一种良好的情绪体验,因此创设环境时要尽量色调鲜艳、形式活泼,让幼儿感到温暖、愉快、积极。

3活用地面,建立建构规则

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选择、自发开展的活动,教师不适合对幼儿统一指挥,分配任何,这就不可避免出现游戏人多拥挤,秩序混乱,规则破坏的现象。尽管教师在游戏前会进行常规说教,游戏中出现矛盾时也会及时有效介入,但幼儿的规则意识中不强。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在区域游戏中我们尝试活动地面,对建构区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和规则引导,试图在无声有形中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建构区的地面上,我们画上了线路图,提示幼儿按照路线进出建构区,让幼儿的进出更加有序。同时在区域内又进行了区域划分,分为等待区、大型积木游戏区、小型积木游戏区,并在不同的区域规定了人数,人数满员后就必须在等待区进行等待,避免了建构区域拥挤、混乱、游戏材料争抢的现象。为了避免幼儿不必要的等待, 在“等待区”摆放了椅子和桌子,还有一个小小的书架,供他们边看书边排队等待,并请前台工作人员分发有序号的入场手环。建构的区域内也经常出现抢占场地的问题,教师事先在地面上划好界线,将区域游戏的空间进行明确划分,也能很好地保证游戏过程中各就各位,互不干扰。

随着建构区游戏的持续开展和调整,建构区的游戏空间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了,于是我们在地面铺设地垫扩大空间,在游戏结束后,快速缩小空间,恢复原有的空间,从而使建构区变得适合幼儿游戏,保持幼儿游戏兴趣而秩序井然。建构区因游戏空间的宽敞而“动”起来,幼儿因适宜的环境而“动”起来,建构游戏真正地玩起来了。

三、结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他们的生活、学习都在游戏中进行,游戏是孩子们学习和发展的载体,是快乐成长的源泉,同时游戏环境对幼儿游戏行为至关重要只有在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中才能真正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意义,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发挥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力。教师要深入研究建构区环境创设对游戏的影响并用于自身教学改革,从而更好的指导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提高幼儿的课堂游戏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芬.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40-41.

2董旭花.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的有效策略研究[J]. 基础教育参考, 2015(7):33-36.

3、周云凤. 浅谈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四目标的有效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3):52-5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