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闻蝉鸣

(2015-07-23 19:08:09)
标签:

佛学

分类: 散文随笔

又闻蝉鸣

窗外,一颗椿树,张着如伞的冠。对窗阅读的当儿,一阵蝉鸣毫无遮拦地袭来,凌厉刺耳。目光所及之处,一只蝉正趴在树干上叫得起劲。聒噪声正源于此。

小区里少见人,要么是为生计奔波在外,要么是蜗居操持家务,只有树上的蝉儿悠闲地发出时断时续的鸣叫声。此时,一扇窗,一个人,一种思绪正随着蝉鸣声荡漾开去。

小时候我最喜欢到村庄旁边的小树林里玩。小树密植所以长不大,棵棵胳膊粗细。夏日的午休时间,我和小伙伴常常趁着大人们的鼾声响起时,不约而同汇聚到小树林捉知了。长大后才知道,“知了”就是学名叫“蝉”的那种昆虫。一拨人四散开去,各施各的绝技,各用各的妙招。偷眼瞧去,一只知了在树的枝桠处叫得正欢,遂弓腰弯身,掌心吐一口唾沫,双脚抵树干,两腿交换上蹬,向着自鸣得意的知了攀爬过去。虽是万般小心,还是被机灵的知了发现,立刻停止唱歌,“扑棱棱”飞走了,只剩下目瞪口呆的捕者,还有树下一张张仰望着的沮丧的面孔。那边,有几个有备而来者,手执一根高过自己许多的杆子,末梢处绑上一块面筋。面筋是我们偷偷从面缸里舀出加水自制的,有极强的粘性。蹑手蹑脚,顺着蝉鸣声找到一只蝉,稳稳地把长长的杆子伸向知了,快要接近时,猛地向翅膀处一扑,知了就稳稳地粘到了面筋上。其他“观战者”便欢呼雀跃,捕者得意洋洋地装进自己的玻璃罐里,任它在里面绝望地挣扎。困了,累了,我们一个个四仰八叉倒在地上,直到大人的呼叫声响起,才揉揉惺忪的睡眼,钻出树林。

知了最初从土里钻出来,身上裹着一层薄薄的壳儿,家乡人叫它“爬扎猴”,这可是当时我们这些馋嘴猴儿极好的美食。夜幕降临,我们三三两两拿着铲子来到小树林里,这时候,正是爬扎猴蠢蠢欲动,向树上“进军”的时机。只要在树下看见一个小洞,用手抠开,或用铲子挖几下,十有八九会遇到一只爬扎猴。天渐黑,爬扎猴刚从洞里爬出来,不会爬得太高,这时候,用手从树根处向上摸去,黑灯瞎火的也会摸到几只。夜色渐浓,手提“战果”交给娘。看娘用清水泡,用盐腌,用油煎。第二天,金黄焦脆的的爬扎猴就成了我们口中的美味。

从爬扎猴到知了还要经历痛苦的蜕变,爬扎猴变成知了会褪下那层薄薄的壳儿,家乡人叫它“知了皮”。 知了皮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听说他能治疗手心出汗,于是我便常常用嫩嫩的小手搓来搓去,直搓得手发红,还疼。说也奇怪,少不更事的我们竟知道知了皮能卖钱,所以,在玩闹戏耍之际,也会一窝蜂地钻进小树林里捡知了皮。知了皮很脆,一不小心,就会被弄成碎末儿,所以要轻拿轻放,以减少损失。捡到满满一书包,就会拿到收购站去卖,用自己劳动得来的钱买上几个练习本或几块糖。那时,小小的心里溢满快乐。

而今,家乡的小树林早已不见了,童年的小伙伴各奔东西,为生活忙碌着,我也离开了家乡,在城市一隅庸常度日。逮知了,摸爬扎,捡知了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可不再年轻的梦中,常常还会出现童年的那一幕,就像此时,一扇窗前,一个女人望着一只鸣蝉发呆。

 

http://s11/mw690/003pEHKhzy6U47nkzKaa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