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设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019-12-26 19:39:41)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微课教学设计

西大附中浐灞中学 张碧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画面展示

时间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平衡状态,以及其中最简单的情况——二力平衡。

问: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

提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是什么?可以从这几个因素考虑

二、合作探究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出现两个以上因素时,要用到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逐步设计实验方案

1.选择的哪种平衡状态比较简单?

2.选择什么样的模型研究?

3.研究哪个方向上的两个力?

4.竖直方向的支持力并不好测量,所以需要增加外力,外力在什么方向上便于测量?

5.怎么比较两个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or钩码?)

 

(一)以桌面上的木块为例,进行实验

教学设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6.这个实验装置存在什么缺陷?

7.如何减小摩擦?

(提示: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二)将木板换为小车,进行实验。

教学设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8.小车与木板间仍存在摩擦,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进一步减小摩擦?

将木块悬空再次进行实验

9.这样将木块悬空,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减小这种影响呢?

(三)将木块换为纸卡片,再次实验。

 

 

教学设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0. 教学设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物体就一定能平衡吗?这样的两个力呢?

 

 

 

 

 

11.那么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还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验证使物体平衡两个力是否需要在同一直线上,如何操作?

教学设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提示;可将卡片旋转一定的角度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拓展】

刚刚我们已经分析到,在这个实验中,纸片的重力会影响实验结果,只不过它远小于施加的拉力,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将其忽略不计,但它还是存在的,也会影响我们的实验结果,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纸片的重力抵消掉呢?怎么操作呢?

分析:我们可以将纸片放在水中,那么水就会给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我们在下一章将会学习到。

泡沫漂浮在水面上,受到水的浮力等于重力,水面光滑,摩擦力非常小,此时可进行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的探究。

【演示】将泡沫放在水中进行演示实验,效果明显。

【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学们,赶快去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讨论,交流猜想和依据

可能的猜想:

1.大小 相等/不相等

2.方向 相反/相同

3.作用点......

 

控制变量法

 

 

1.静止

2.静止在桌面上的花瓶

3.竖直

4.水平方向

  

5.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示数不稳定,不便于读数,选择钩码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二力相等时平衡;拉力相差较小时,二力不等时也平衡。

 

6.摩擦力影响实验结果

7.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木板换玻璃)、减小压力(换较轻的木块)、变滑动为滚动等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数据,仍存在摩擦力

8.减小压力——将木块悬空

 

 

 

9.重力太大,三力平衡;需要减小重力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1.猜想: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分析:先使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观察能否平衡。若不能平衡,则说明相互平衡的二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展示,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更好?

 

 

 

 

 

 

可以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大小等于重力,抵消重力的作用效果;如拉力、支持力等

 

 

 

 

 

 

 

 

 

 

 

 

 

 

思考:如果用泡沫和水面作为实验器材,本实验还有什么缺陷?大胆提出猜想。

 

 

 

 

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养成团结合作、共同探索的科学精神

 

 

 

 

回顾旧知,从所学内容切入分析,学有所用。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创设认知失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从矛盾中发现问题,寻求真知,培养学生自我求证的能力。

 

再次创设认知失衡情境,继续激发矛盾,从矛盾中求真知。

 

 

不断分析问题原因,减少误差因素。

 

 

 

 

 

 

反证法得出实验结论。

 

 

 

 

 

 

 

 

 

 

 

 

 

 

指引学生在研究问题时,要学会设计实验,思考如何设计能够更清楚的说明问题

 

 

 

 

 

 

 

 

 

由浅入深,从影响因素分析到减小影响,再到换角度思考,消除影响,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另一面。

微课标题

 

 

 

 

 

 

1-2PPT

 

 

 

 

 

 

 

 

 

3PPT

 

 

 

 

 

 

 

教师演示实验实录

 

4PPT

 

 

 

 

 

5PPT

 

教师演示实验实录

 

6PPT

 

 

 

教师演示实验实录

 

6PPT

 

 

 

 

教师演示实验实录

 

7PPT

 

 

8PPT

 

 

 

 

 

9PPT

 

 

 

教师演示实验实录

 

 

 

 

 

 

 

 

10PPT

 

 

 

 

 

 

 

 

 

 

 

 

 

 

 

 

 

 

 

 

11PPT

 

 

教师演示实验实录

 

 

12PPT

 

 

 

 

 

 

35

 

 

 

 

10

 

 

 

 

 

 

 

 

 

 

110

 

 

 

 

 

 

 

45

 

 

 

 

 

 

30

 

 

 

35

 

 

 

 

 

 

 

 

 

 

 

60

 

 

 

55

 

 

10

 

 

 

 

 

 

 

 

 

 

 

40

 

 

 

5

 

 

 

 

 

 

 

 

 

20

 

 

 

 

 

 

 

40

 

 

 

 

15

 

 

 

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