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石门十三品

石门十三品
石门十三品,指的是公布在古褒斜道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间的十三种摩崖石刻的总称。
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摩崖石刻,又称“汉魏十三品”。1967年修石门水库时,为抢救文物,从石门古栈道两侧近二百块摩崖石刻中精选出具有很高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三块石刻,将石刻四周凿空,整体凿下,移存到汉中博物馆。
这十三品分别是:一品《石门》碑,二品《鄐(chù)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三品《鄐君碑释文》摩崖,四品《李君表》摩崖,五品《石门颂》摩崖,六品《杨淮表纪》摩崖,七品《玉盆》摩崖,八品《石虎》摩崖,九品《衮雪》摩崖,十品《李苞通阁道》摩崖,十一品《潘宗伯、韩仲元》摩崖,十二品《石门铭》摩崖,十三品《重修山河堰》摩崖。其中,汉刻8种,曹魏和北魏石刻各1种,宋刻3种,记述或赞颂褒斜道修治通塞历史的汉魏摩崖有5种。
石门十三品中,还有几方描写褒谷风景的石刻,如《石门》、《玉盆》、《石虎》、《衮雪》等,这四种汉隶大字摩崖,都是状物抒怀之作,是历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
《玉盆》,相传为张良所书,它位于石门南褒河中,形如巨盆,色泽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
“石虎”,是西汉褒中县人郑子真所书。郑子真,名朴,他常年隐居于褒谷箕山,名声很高。石门隔褒河与河东的石虎峰相对相望,当地俗语常道“石门对石虎”。郑子真见石虎峰远远望去就像猛虎下山,欲腾欲扑之状,于是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石虎”二字,镌刻在石虎峰下的山崖间,字径30厘米,为隶书,落款署名“郑子真书”。郑子真的“石虎”二字,用笔厚实遒劲,“石”字左边波挑拙朴而不轻佻,“虎” 字结构删繁为简,左右波桃沉稳,又互为呼应,下面三竖开张且蓄势,似雄健猛虎弓腰蓄势待时扑跃之姿。汉代摩崖石刻均收入“石虎”二字,并为之作记。
《衮雪》,是魏王曹操书写的,“衮雪”旁有“魏王”二小字。原刻在石门南约半里的褒河水中的一巨石上,右行横书,字径45厘米,据说这是曹操绝无仅有的手迹。
石门十三品,是研究褒斜栈道通塞和汉中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又是书法艺术的杰作,是研究汉魏书法的实物标本。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书法演变的历史轨迹,1000多年来,一直为历代学者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