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蔡文姬纪念馆

蔡文姬纪念馆
蔡文姬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蓝田县蔡王村,是依蔡文姬的墓冢而建立的。纪念馆内有《蔡文姬生平展》,详细介绍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迹和东汉末年社会的风土人情。还有《蓝田文物精品展》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书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用四体书法镌刻《胡笳十八拍》于18块青色大理石上。
蔡琰(约公元177年——223年),即蔡文姬,汉末著名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有加,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在蔡文姬二十三岁那年,被匈奴掠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已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墓,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冢高约8米,林木葱郁。这墓和村名,千百年来流传在当地人之中。
一九五七年八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