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大兴善寺
(2019-06-02 08:34:46)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是隋唐皇家寺院,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的祖庭,隋唐帝都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位于长安城东靖善坊内(今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2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近1800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
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
大兴善寺,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120余亩,殿堂、僧舍243间,总体规划突出了佛教寺院的特点,以佛教建筑为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条轴线。主要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东西禅堂,法堂等。另外,在寺院的西侧修一佛塔,以纪念为大兴善寺的繁荣作出贡献的僧侣。
隋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阇那崛多、达摩笈多等先后来长安,在大兴善寺译经弘法。唐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驻锡本寺,翻译经典,设坛传密,再经一行、惠果传承弘扬,形成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宝库——唐密。后来又经空海、最澄等传之日本、韩国,再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流布广泛,影响久远,大兴善寺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佛教唐密祖庭。
大兴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响的古刹,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