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朱屺瞻纪念馆

朱屺瞻纪念馆
“梅花草堂”为朱屺瞻老宅之画室斋名。新建成的纪念馆总投资300万元,由原来的“一进一院”扩大为“三进二院”,设有朱屺瞻作品陈列厅等。纪念馆占地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前厅为来宾接待和办公区域,中厅为多功能展示厅,展示名人书画,后厅为朱屺瞻先生早年作画的书斋——梅花草堂。
朱屺瞻(公元1892年——1996年),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的一个富商家庭,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祖父长熠公,字湘舟。业商,有儒行,性沉默,设集善堂,立七义祠,于乡里多善举。父亲朱大坤,克承祖业经营酱园,一生亦乐善好施。母施氏,浏河镇儒商施莲史之女。
朱屺瞻系我国著名的寿星画家,画坛的一代宗师。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顾问、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职。 出版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
祖辈世代经营酱园生意,8岁丧母,9岁入私塾,受塾师童颂禹的影响,开始习画。名字为童老师感其思母心切,据《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而取。
1936年与徐悲鸿、汪亚尘等创办“默社画会”。1934年受陶行知影响,回乡创办农民业余教习所“乡村改进社”。1937年再次赴日考察美术教育两个月。同年国画作品《竹石图》和油画作品《菊花》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为使国宝不流失国外,筹集钱款购买收藏了石涛名作《万点恶墨图卷》、《八大山人书画册》等,1949年后交国家博物馆收藏。
1950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一次文化会代表。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中受冲击,书画房产变卖殆尽,生活困窘。1953年,老小6口住在一间“过街楼”里。同年作品《潇湘烟雨》入选全国国画展。1954年当选人民代表。翌年又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境遇好转。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96年4月20日因肺部感染而致急性左心衰竭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一百零五岁。绝笔画为枇杷红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