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7.李汝珍故居

李汝珍故居
李汝珍(约公元1763年—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所以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李汝珍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少年时师从凌廷堪(约公元1755年1809年)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对疆域沿革特别感兴趣。由于李汝珍对八股文不屑,导致他终生不达,最大的官做过河南县丞,但他学问渊博,并精通音韵,青少年时代就有著作《李氏音鉴》问世。他一生生性耿直,不阿权贵,不善钻营,始终没有谋到像样的官职。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写成可与《西游记》、《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一书。
李汝珍纪念馆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由门厅、主展厅、和故居组成。是在清代文学名著《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故居基础上修建而成的。
李汝珍19岁随兄李汝璜来到海州,居住在板浦场盐课司大使公署里。其后,除两次去河南做官外,一直居住海州。李汝珍受业于经学大师凌廷堪,与乔绍傅、乔绍侨、许乔林是同窗。到海州不久,李汝珍即娶许乔林堂姐为妻,与板浦二许结成姻亲。李汝珍博学多才,不仅精通文学、音韵等,还精于围棋。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曾于海州举行公奕,与九位棋友对局。后又辑录当时名手对弈的200余局棋谱,成书《受子谱》,于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刊行。许乔林在序言中称赞该书“为奕家最善之本”。
李汝珍平生最大成就是写成古典名著《镜花缘》。此书是他在古海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镜花缘》自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学者还相继来海州考察此书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现在,为纪念李汝珍,板浦镇在镇中心建了一座“李汝珍纪念馆”供人瞻仰。纪念馆采用仿古建筑形式,馆内正堂塑有李汝珍半身雕像,馆内陈列着与之相关的文物及《镜花缘》各种版本和国内外研究《镜花缘》的成果资料。一面翠竹掩映的围墙上刻有“水月镜天”四字,令人联想起书中描写的情景和寓意。
李汝珍纪念馆建成于1992年,坐落在灌云县板浦镇东大街,占地1500平方米。由新建的门厅、主展厅和修葺一新的故居组成,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