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楚王山汉墓群

楚王山汉墓群
楚王山,位于徐州西十公里的铜山区大彭镇境内,主峰海拔195.4米,略作东北、西南走向,是徐州境内的历史名山。《金史地理志》称之为“赭土山”,《魏书地形志》称之为“同孝山”,由因,山北坡葬有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及其家族成员,而名曰楚王山,楚王山汉墓群,紧靠310国道。
据史书记载及考古工作者论证,此墓群为西汉第一代楚王刘交及其家族成员之墓冢。刘交系汉高祖刘邦之弟,封于楚,建都彭城,死谥元王,葬于此山阴,此山故名楚王山。
楚元王刘交随其兄高祖刘邦转战南北,屡建功勋,故于公元前201年受封包括薛郡、东海、彭城等36县地的刘氏发迹地,都城彭城,国号楚。刘交在位23年,作为第一代楚王,他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且是刘邦死后刘氏家族中最有影响的人物,连景帝登基前,也谦让元王再三,可见元王政治地位之特殊。因此,楚元王墓规模宏大,陪葬陵数量多,规格高。其葬制显然优越于汉初的一般王陵,山陵的高大,也就合乎情理了。
刘交墓与北洞山、龟山、狮子山等后世楚王的,横穴多室崖洞墓的葬制结构迥然不同,它反映了西汉初期诸侯王的葬制礼仪,与徐州汉初社会风行的竖穴崖洞墓结构一致。也是迄今徐州保存最完好的汉文化侯级墓群。
关于楚元王墓,《水经注》载:“荻水又东径同孝山北,山阴有楚元王冢,上圆下方,累石以之,高十余丈,广百步许,悉结石也”。当今可明显看到的大型封土堆有四处,其中唯一好墓“凿山为藏”,其余三座均系封土墓。元王墓依山为陵,面向东方,气势雄大,陵墓上圆下方,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高50余米,其东南面与楚王山主峰相连,浑然一体。为防止山洪冲刷陵墓封土,在陵墓南侧开凿了一条长20米,宽2米的排水沟,以减少雨水侵蚀。
楚王山汉墓群的进一步勘探和以后大规模科学发掘,必将对我国汉代尤其是汉初封王的葬制礼仪,以及包括今天徐州在内的广大淮海经济区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深入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6年,楚王山汉墓群就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再次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