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00.漂母祠

(2018-03-23 08:16:11)

漂母祠

漂母祠,位于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城西约三华里的古运河堤畔,萧湖之侧。有“韩侯钓台”,相传是西汉军事家韩信少年时代钓鱼处。钓鱼台北即为漂母祠,纪念曾供给韩信饭食的漂母。

据传原祠在淮安东门外,明成化初迁西门外淮阴驿,后移今址,现存为1979年重建,1982年再度修葺。祠中有对联多副,多歌颂漂母济食韩信,助人为乐,不图名利,拒收千金等高贵品质。由于我到时,正好刚赶上下雨,漂母祠的附近又是一片空地,周边空无一人,也无人家可问。铁将军把门,无缘进入祠堂参观,后只得沿着围墙走到漂母祠的后面,在墙外拍了漂母墓的墓顶。

漂母祠为古祠堂名,祭祀一位在河边漂洗衣物的老妇,即漂母。秦朝末年,韩信家贫无依,钓鱼淮阴城下河边。漂母见信饥甚,施以饭食。后韩信投项羽,依刘邦,建功立业,爵封楚王。乃返故里,召漂母并赐千金。后人感漂母之义,为之立祠。

漂母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妇人,今江苏淮阴人(现淮阴区)。书中记载,韩信少时家里很穷,他虽然有些才能但却一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还有人说他品行不太好。韩信既不会做生意,又没什么手艺,所以只好寄人篱下,在别人家里吃闲饭,时间长了周围的人都讨厌他,给他脸色看。他只好选择到淮阴城旁的河边钓鱼来维持生计。一次,韩信钓鱼时,河边的一位漂母见他一副饥饿的样子,就把自己带的饭给韩信吃。就这样,漂母漂洗了数十天的丝絮,为韩信带了数十天的饭。韩信对漂母说:“吾必有以重报母。” 韩信的意思是不会忘记漂母的恩惠,他会报答漂母的。没想到漂母却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漂母的意思是因为可怜韩信才给他饭吃,哪里是希望得到回报啊!“大丈夫”、“ 王孙” 是漂母对韩信的尊称,由此可见,漂母的话语其实是暗含激励,她希望韩信能够振作起来,有所作为。有学者考证说,漂洗丝絮在当时是一个行当,这个行当很辛苦、很劳累,经常会弄裂双手,并且也赚不了几个钱。漂母能够在收入极其微薄的情况下帮助韩信,确实难能可贵。漂母的无私大爱不仅影响了韩信,还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历代学者多有诗文对其赞颂,历朝官府也纷纷建祠树碑以示褒扬。至今,漂母墓、漂母祠仍巍然屹立在淮安境内,成为国内著名的母爱文化教育基地。

漂母祠为一民房式四合院。正屋面南三间,硬山隔扇直棂窗。正堂供奉漂母塑像。左右联书写着:“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门前的楹联更是工整:

一饭食韩信,巾帼丝巾早把黄金轻粪土

千秋拜遗庙,淮流堤旁有谁青眼识英雄

其坟墓仍存于今淮阴区码头镇境内,俗称泰山墩,历史文献中常称之为漂母墓。后经考证,此墓为清代墓葬。北魏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淮水》中写道:“淮阴故城东西两冢(冢:坟墓),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 现墓直径50米,高20米,仍显得格外壮观。墓北有石碑三方,其一碑高1.25米,宽0.6米,建于民国十九年,正碑上刻“漂母墓”三字,并有附文,记载漂母食信于淮阴的事迹。其二侧碑是清光绪三十二年为护墓而立,上刻“遵奉清河县宪李漂母古墓禁止取土,批示严禁,并责承该乡保,实力保护,光绪叁拾贰年肆月拾叁日”。其三碑为解放后当地政府所立。反应了邻县人民对韩信的怀念之情。

1600.漂母祠
                                                  漂母祠
1600.漂母祠
                                        漂母祠匾额
1600.漂母祠
                                                      市级碑刻
1600.漂母祠
                                                   雨中的漂母祠
1600.漂母祠
                                           沿着围墙去后面拍漂母墓
1600.漂母祠
                              围墙内隐约看见的土堆,据说就是漂母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599.漂母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