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6.瓜洲古渡口

标签:
杂谈 |
瓜洲古渡口
瓜洲古渡,位于京杭大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润扬公路大桥、镇扬汽渡、扬州港与其毗邻相接,镇江金山寺与园区隔江相对。
瓜洲,是京杭大运河入长江的重要通道之一,为“南北扼要之地”,“ 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每岁漕船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涉之人,往还络绎,必停泊于是,其为南北之利”。“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京口瓜洲一水间”。千年古渡,胜境犹存。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康乾二帝及历代诗人墨客途经瓜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渡遗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为中外宾客寻幽探古的佳处。
瓜洲还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积淀的古镇,很多文化名人在此留下过墨痕印记,宋朝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说的就是这里。九百年前的王安石也就是在这里,离家出仕,推行变法,面对变幻莫测的仕途,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道出了诗人矛盾复杂的心情。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还有张缉的“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陆游《书愤》中也提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读着这一句句让人肝肠寸断的诗句,我感觉到瓜洲古渡不象烟花江南的那些地方,充满着浪漫。而瓜州多的却是无奈和悲情。
瓜洲最初为长江中,流沙冲积而成的水下暗沙,随江潮涨落时隐时现,出现在汉朝以后,因形状如瓜而得名,又称瓜步或瓜埠。晋朝露出水面,成为长江中四面环水的沙洲,岛上逐渐形成渔村、集镇。此后由于泥沙淤积,到唐代中期已经与北岸陆地相连,成为长江北岸的渡口。开元年间,齐浣开伊娄河二十五里,连接原有运河,从扬子津南至瓜洲通长江。从此瓜洲作为南北向运河与东西向长江十字形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漕运(南方的粮食北运京城)与盐运(沿海两淮盐场的海盐西运内陆)要冲,帆樯如织,无数客旅经此南来北往,迅速发展为江边巨镇。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此后,长江主航道逐渐南移,瓜洲与京口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清代设瓜洲巡检司署、操江都御史行台、都督府、提督府等。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将巡视南漕御史置移瓜洲。清代设巡检行署、漕运府、都督府等。到清末城坍前,城内共有十四坊。其第九坊有民数十间建在城上,故曰九坊城。城里有东、西、南、北大街、镇庙大街、青石街、越河街等,城外设有瓜洲铺、扬子桥铺、皂角林铺、花家园铺、四里铺、八里铺,每铺司兵五名。
瓜洲是历史文化名镇,始于晋,盛于唐。是历代联系大江南北的咽喉要冲,素有“江北重镇、千年古镇”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