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3.铜陵大士阁

标签:
佛学 |
铜陵大士阁
参观完铜陵长江大桥之后,乘九路公交车,去大通古镇,到了古镇后,先去了“大士阁”寺,这是一座佛教寺院。大约要步行一里多路,参观结束后,再回古镇。而后去了公交车的终点站又看了古钟楼,并将古钟楼拍了下来。原打算在大通住下,后因房价贵而离开,在回铜陵的途中,找一个适合我的旅馆住下。
“铜陵大士阁”是我国一座著名的寺庙,它位于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南面的神椅山下,祠堂湖边、青通河畔。在祠堂湖堤与青通河堤交汇处建有一座雕工精细、建造精美的大型汉白玉牌坊。牌坊正面,上面雕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祗园寺方丈仁德大和尚所题的“大九华山头天门”七个红色大字,下面方柱上雕着楹联:大士常住三摩庄严地广渡众生出苦海,灵心行愿九载建宝刹普现明耀照世门;牌坊背面,上面雕着“国泰民安”四个楷体大字,下面方柱上雕着一幅楹联:玉成广宇全凭赖檀越信士能工巧匠,弘传佛法须仰仗护法龙天正信僧俗。
过了牌坊再步行几分钟就到大士阁。大士阁初名为湘水寺,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公元1650年),依山傍水,原有房舍98间,面积约4200平方米。史料记载,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航海入大唐求法,于浙江台州登陆,途经大通小憩,后至九华。历代僧人在金王子小憩过的地方,修心悟道者甚多,因此“大士阁”名声鹊起,清乾隆时被御赐“九华山头天门”。清同治年间,九华山无相寺住持圣传法师路过大通镇,见大寺阁已颓废,遂发愿重新修建。在居士、乡民募捐下,扩充殿宇,规模十分宏大,成为丛林,额曰“普济寺”,因为此处是沿江一带,香客朝拜九华山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大九华头天门”。民国期间成为九华七大丛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