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50.潜山太平塔

(2015-04-09 08:25:37)
标签:

佛学

潜山太平塔

 潜山太平塔位于县城西北南岳路旁,今潜山博物馆即‘皖光苑’院内,因此处为太平山而得名。太平塔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即(公元326年334)之间,距今已有近1700多年历史。为安徽省境内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古塔之一,因而被称为‘安徽第一塔’。当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太平塔,为明初重修后的模样,并经过了以后各朝代多次大修后的结果,最后一次加固修葺于2009年五一前完成。

 太平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平面为八边形,周长30多米,塔刹仅存覆钵,残高35米。塔外为七层,塔内为十一层,塔壁为砖石砌体,简式结构。底层塔心室边长1.3米,室与东、南、西三面走道相通,每面走道上藻井分为两段,楼梯道为穿壁绕平座式。太平塔这种楼梯设于壁内、楼层用板的空筒式结构,是中国古塔从塔内设木楼梯的空筒式结构,发展到“壁内折上”式结构,并采用大量砖发券、叠涩作楼层处理的中间形式,是在中国古塔建筑技术发展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一个中间环节。

 底层出倚柱,二层起不设倚柱。各层塔檐至角梁处都有明显生起做法,斗栱不随生起而抬高,仅从檐椽开始生起,角梁为石制。各层均不设窗,除十字通道及楼梯道外,其余各面均设置盲门。塔顶覆钵上有铭文六百余字,为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铸造。塔体大量使用花岗岩石材,除底层走道入口、门洞及藻井上角梁等处外,楼梯道上方亦使用花岗岩作为拉结的加固构件。

潜山县文化局在维修太平塔时,从打开地宫遗存的碑刻中考证,太平塔原为童师和尚的舍利塔,后毁于宋绍兴年间兵火,继而重建。并在塔旁建寺院一座,前建真武殿后建玉皇阁,为舒州太平慧勤佛槛禅师道场,显然当时已是佛道合一的时代。后明洪武年间二次遭劫,再度重修,至明末寺院毁于张献忠所帅起义军之火焚,唯有古塔得以保存,但塔内木结构部分全部化为灰烬。

如今的太平塔为一座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七级八面通高43米。塔身建在两层青石铺就的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层设木结构柱廊,廊面八脊覆青瓦。塔身青砖砌筑,原有白灰抹面,现多部脱落无存。每层均砌重檐,砖雕仿木檐椽斗拱,檐角微翘。各层东西南北四面设龛门,其余各面砖砌浅龛,外设平台围栏。除一层每龛左右上方各设四方小龛外,上部各层每龛左右各设六方或七方小龛,龛内供奉砖雕佛像,内外共计佛像千余尊。顶部八脊封檐,上置铁制塔刹,塔刹由下部覆钵、五重相轮、宝盖、仰月承上部宝瓶并刹杆串接而成,宝盖有铁索与塔身相连。塔身中空,由一层龛门可进入塔室,现登塔台级已恢复,但不开放游人登塔。

850.潜山太平塔
                            博物馆大门
850.潜山太平塔
                               太平塔
850.潜山太平塔
                          国家级碑刻
850.潜山太平塔
                            塔身佛龛
850.潜山太平塔
                             塔内一角
850.潜山太平塔
                       太平塔部分佛龛
850.潜山太平塔
                            省级碑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