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采石矶太白楼

采石矶太白楼
采石矶太白楼,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7公里处的翠螺山麓,采石矶原名牛渚矶,由传说金牛出渚而得名。因产彩石,东吴时更今名。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曾在此对月举樽,泛舟咏唱。
采石矶古建筑群有太白楼、广济寺、蛾眉亭、然犀亭、三元洞、衣冠冢、行吟桥等。李白自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时出蜀远游,他不知多少次来往于长江之上,路过采石矶;不知多少次停留、游览采石矶,至今留下大量有关采石矶的壮美诗篇。直到他62岁时,终老于上游离采石矶20公里处的安徽当涂县。后人为纪念他,就在采石矶翠螺山麓修建起太白楼。
太白楼 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的历史。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一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