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茅仙洞和清天观

标签:
佛学杂谈 |
茅仙洞和清天观
茅仙洞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观组成。坐落于淮南市凤台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双峰山陡壁南坡上。洞门高约5尺,进深达10余丈,越往深处越小,到不可行处,仍深邃不能见底。临长淮之要津,衔青山之灵杰,倚山面淮,环境幽雅,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据清光绪本《凤台县志》记载:汉宣帝(公元前69年——66年),有陕西咸阳人茅盈居此修炼、采药、炼丹,济世于人,广结善缘,深得地方百姓们的敬仰和爱戴。后其兄茅固、茅衷也弃官寻踪到此,参悟玄机,与盈同修。数年后,茅氏兄弟迁往江苏句容,句曲山中。当地百姓以为他们成仙飞升,为感其恩,遂以茅仙古洞并在洞口建屋三间,供奉、祭祀,香火不断。
清天观始名东林寺(佛教),东汉为元同庵(佛教),三国为长兴观(道教),西晋、南北朝为兴隆观(道教),隋为元修庵(佛教),唐为淮滨寺(佛教),因僧、道、尼叠居而数易其名。清朝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重归道教。道教全真派童至芳道长融合儒、释、道三教理论,主张“三教归一”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佛、道并尊的格局。直到清朝末年(约公元1907年)方定名为“清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