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金代摩崖石刻

标签:
杂谈 |
金代摩崖石刻
在梅河口市西南的小杨乡庆云村北,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叫半截山,山南坡有一块突出的巨石,巨石两侧分别刻有铭文,这就是目前我国仅有的几块女真人碑刻之一的庆云金代女真摩崖石刻。
公元1116年5月,辽朝以6万大军来攻照散城(今梅河口山城镇一带),金国将领阿徒罕率兵大败辽军,并乘胜由东北两路夹攻,轻取沈州(今沈阳市),及东京所辖各州县。攻占了辽阳府,为反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纪念这场大金国开国史上的重要战事,后来于当年的旧战场刻石,用最简练的文字记述了那场战争。
石刻在半截山半山腰,距山下小路20多米高的一块突出的砬石上,石壁表面有道裂缝,使石块分为两半,铭文就分别镌刻在两侧的石壁上。右上角刻有汉字“大金太祖破辽军于节山息马立石”,计三行十五个字,为右起竖书楷体,字迹比较清晰。左侧刻有女真文字四行二十三字,内容应该是汉字是对译。两侧石壁高约2米,宽1.1米,上部凸出处刻有三行十四个女真文字,经有关专家破译为:“番安儿必罕的谋克堇之文”。在石壁的中部还刻有七行女真字,前五行,每行十四、十五字不等,后两行每行仅四、五字,共七十余字,部分已看不清,专家破译为:“我父阿台于收国二年五月五日率领家族和部落,集合至番安儿之原擒获颇多,因以谋克为孛堇”。可以看出,石刻总体上记载了金代初期发生在海龙(今梅河口)一带的战争。
去金代石刻的交通,比较方便(中巴车多),而且也好找,就是要转车,我是早上6:00从辉南的一家旅馆起来,早餐后乘6:30分的大巴车(实际上7:05分才发车),到梅河口约8:10分,下车之后,约走10几分钟路,找去山城镇的车,到山城镇再转,去吉乐的车,和司机讲一声,在金代石刻处下车,下车后大约走几十米,就能看见石刻的保护亭,几分钟就可以爬到金代石刻处。看完后再按原路返回,在下车处再等车回山城镇,转到梅河口再乘大巴车去通化,到通化才下午14:30分。在通化住下之后,直接去“通化师范学院”。
前几天,我在火车上碰到个老师,在聊天中她知道我要了解关于满族和高句丽的历史和民风民俗后,她就告诉我说:“你去通化师范学院的历史系和美术系,那里对于满族、高句丽文化的内容,比较详细。你去后和他讲明你的目的,我想他们一定会接待你的,那里的老师很好,还会和你讲一些满族文化的情况,我也希望你能去。”并告诉我如何找“通化师范学院”及历史系,给我讲详细的路径。的确很好找,我住下后就直接去“师范学院”,这个学校设在半山腰上,要走一段几十米的台阶,然后进入校区,我按这位老师给我提供的路径,一下子就找到历史系,可惜当时大学没有开学,学校看不见几个人影,而且历史系的教学楼大门紧锁,楼前还在搞修建,且空无一人,我转出来再去找,住在学校里的老师,问了几位教师都说不知道,要我过几天等学校开学时再来。我怀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学校,去我下一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