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再返第二故乡——香兰农场

标签:
杂谈 |
再返第二故乡——香兰农场
2011年7月26日,走完佳木斯市的柳树岛之后,回到火车站,乘下午14:50分的火车,去我曾经下乡的地方——香兰农场,到香兰已16:00钟。
这个阔别四十二年的香兰小镇,当年的面貌全无,街道商店已经焕然一新,一派生机勃勃,还建立了汽车客运站,回忆当年去二分场的公路,由于施工已禁止通行。为此,打听去的二分场的车子在那里坐,但无人知晓,(后才知道原二分场已改良种场多年,一般人都不知道。)再问到原香兰农场场部(原香兰农场现已改黑龙江省香兰监狱),有人告诉我坐车站广场上的中巴车,上车后,我还是问驾驶员知不知道二分场,他告诉我也不知道,为此,我只能到监狱指挥中心(原场部,离我原二分场还有二里地。)汽车是改道走原一分场的乡间小路,很快就到了总场,虽然原场部变化也很大,但还能辨认出方向,此时陌生的我,只能向当地人来了解情况,找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要我找老年人问问,后来,到一个修自行车的小店前,这里坐着三位老人。
我上前向三位老人,先向他们问候,“你们好”,我再介绍自己是原农场的知青,再问他们是否认识原二分场或原基建大队(我曾从二分场调到基建大队当瓦工)的人。这时有一个老人说:“他就是原基建大队的”,指着旁边的一位老人,那人就站起来说:“我原是基建大队的”,我看了他好半天,怎么也想不起来,我就问他:“你能认识我吗?”他也看了好长时间,摇摇头说:“不认识”。我再问:“你在基建大队干什么的?”他讲:“是木工,都叫我王木匠,是木工一班的班长”。那有可能不认识,我是瓦工,又问:“你原来是几分场调过去的?”他讲:“是五分场”,哦,那你应该认识杭州知青吴清德(瓦工)的,他原是五分场调过去的,回答:“吴清德认识”,而后就开始谈起基建大队的往事,好像又回到旧事年代,两人越谈越亲近,又提到几位老人,他讲:“有几位都已去世,有一位叫常克富的,现在生老年痴呆症,谁也不认识”,聊了一会之后,我跟他讲:“我想去原二分场和基建大队看看,如何走比较合适,还有今天我要住在这里,招待所在什么地方?”于是,他说:“这样,我有个车子认识,打电话叫他来,你就坐他的车,二个地方都跑掉,然后叫他把你拉到招待所”,我说行。一会儿车子来了,与王木匠分手,坐小面包车先去了原基建大队。
到了原基建大队,原本很熟悉的地方,今天一点也认不出来,只有当年的水库(那时曾在水库游泳)和曾经开山取石的小山,还能认出点模样来,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就开始返回原二分场(这两个地方一个东一个西,相距最远)。
香兰农场是我从学校到社会的第一个地方,是我的青春年华奉献的地方,有多少回忆,有多少甜酸苦辣,抛洒在这个东北大地上,我对她很有感情。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王木匠就来到我住的招待所,与我讲:有三个上海知青也在农场,要与你见见面。并说要请我吃早餐。于是,我随他一起去见三个上海知青,见面后就开始聊起下乡时的情景,上海知青比我们晚一年来的,我们边吃边聊,得知,他们原是在场部的知青,现在在上海的单位要他们来香兰农场打证明,可能是关于退休工龄问题。由于一时还没有办好,就住在农场,时间很快,一会儿班车过来,我与他们匆匆告别。我将要坐这趟车去香兰火车站,赶早上的火车去鹤岗。
我与王木匠是初交,受到他热情的接待,也体现了东北汉子的粗犷、热情、豪爽的性格。我感觉不好意思,临别我们合了影,并邀请他有机会来杭州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