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2015-05-19 19:45:40)
标签:

文化

元末大夏国

明玉珍

蜀府宫钱背天统国宝

折二银铜对钱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统国宝背“蜀府宫钱”钱篆书优美,制作精致,轮廓俊俏,钱文直读。据考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成建立的政权有天统年号。明玉成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成都称帝,国号,年号天统并铸币。传世发现有篆书天统元宝和真书天统元宝各一枚。元末农民起义军钱币属农民割据政权货币,地域性极强,且铸期短,铸量少。极为珍罕,弥足珍贵。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今展天统国宝背蜀府宫钱篆书折二钱,以银、铜二材同模,钱文清晰规范,篆书流畅,材质精良,铸造技术亦佳,钱体偏薄又与清钱类似。观其铸制精整,边圆廓正,地章平整,字廓深竣,文字端庄秀美,风格质朴庄重,形制规整官铸无疑。应为赏赐之用。辨两品包浆锈色,乃一母同胞之姊妹钱,先看银质体态,红褐色间黑色包浆布满钱体,老银之典型包浆彰然,间发五彩,红褐色包浆入骨,钱体斑驳沧桑,千年传世遗珍品相,总体看其锈浆十分老道自然,铜质钱锈色包浆一流,可见残留有土沁之相貌,浅薄之锈包裹,虽薄确无懈可击,冉冉锈色,层峦叠嶂,青幽薄锈,凝重显老旧,锈凹凸之坑坑洼洼漫布,斑驳之貌足可见此钱之龙钟老态。青铜质地,铜色老旧,沧桑岁月之感,昭然自然天成之相,正是东北罐装窖藏之出,一言以蔽之,银铜两锈质锈相凸显自然天成之相,锈门可开之珍藏。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我们可以通过天统国宝背蜀府宫钱,以及同时代的元末篆书徐天启钱的书意风格特征而窥视到这种篆书钱的书意,皆具有相同的书写特征,同时也都具有精好肉厚的特色。显然,无论是铅钱还是银钱,书意与天统国宝背蜀府宫钱和徐天启篆书钱风格一致,且从其精整的铸工品貌来并结合至今所出罕少的特点来看,此钱属于元末大夏国的试铸样钱之理由应该还是有成立基础的。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一是,元末明玉珍大夏国建立后,曾经领兵攻云南,并和元梁王孛罗帖木儿交战而败,后与元军亦有所战,尽管其后来灭于朱元璋洪武四年,因之前其铸币为元军所获,并带回北方,则完全是有可能的。此其一;其二,我们还可以通过在东北地区发现宋代应运元宝(北宋四川义军大蜀国政权铸币),包括天统国宝背蜀府宫钱等钱加以证明。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二是,检索资料,我们发现,据《明史》卷123“明玉珍传记载,明玉珍后代于洪武五年(1372)正月,徙往高丽。另据叶子奇《草目子》记载:“辛亥七月(1371),台兵攻四川,小升王同其母俱降,其后母召入宫,以海舟送小升王去高丽,飘飘然入于海矣。而近年多有记载明玉珍后裔在韩国有明氏大宗会并每年回中国重庆明玉珍墓祭祖(见后面附文)。这一点至少可以侧面证明,当时的明玉珍所铸天统钱,尤其是银质赏赐钱可能被其后代带入东北和朝鲜半岛,其在迁涉中或因某种原因遗留散失在东北地区。(以上三段引用自京川游侠的考证观点,致谢)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总而言之,事实再次说明,本对钱品之出现,再次印证各种钱谱和资料所言之遗存状态孤罕等,种种特征表明,此两品虽然不同点,时间面世,就其两品材质相互印证,以及版式同母之胞,故然依旧可定此品既非现当代新仿,亦非古仿!珍罕之泉,弥足珍贵,藏之有幸。

元末大夏国《天统国宝背蜀府宫折二型钱银铜对钱》珍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