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国粹山人
国粹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22
  • 关注人气:1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2015-05-18 19:37:23)
标签:

唐代

开元通宝

这三当十

试铸

银铜质钱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旧唐书·食货志上》载:武德四年七月,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由于"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右会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之开元通宝,每十文重一两,又读作开通元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形制与唐有别。唐代还铸有少量开元通宝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另外,还铸有极少的金、银、铅质开元通宝,隶书,形制折三当十,开炉试铸大钱,十分罕见。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显而易见,谱中所批所言,早已是历史过水,脱离现实,其乃已经转抄N年之有毒之瘤说法矣。之后再适当时候再上展愚之所藏“开元通宝”当十样合背钱一品。以事实说明,所谓该钱孤品之说乃为大谬。今天博发一赏,进一步佐证唐开元通宝当十样不仅远非什么孤品,而且还有比谱载价值更高的材质品种。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今天上博展示之开元钱,银铜对钱,同版同模,面背文皆“开元通宝”四字,银铜皆直径30.2毫米,铜重10.2克,银质重12.9克。此版式正是谱载认定的当十样钱之尺重。从钱文特征上看,隶书书体,钱文笔画纤细规整,工整端美,文字布局协调,书写规范,实乃唐早期正铸开元通宝钱。其铸制规整,无论字口亦或是穿边廓,皆显深竣。方正圆矩,地章平整,穿轮干净,品相颇佳。细看银质钱其背面部穿口虽略有粘连现象,然却凸显了铸出之自然。总体上看,其具初铸样钱之貌,唐官炉嫡出并无疑问。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辨两品包浆锈色,乃一母同胞之姊妹钱,先看银质体态,红褐色间黑色包浆布满钱体,老银之典型包浆彰然,间发五彩,红褐色包浆入骨,钱体斑驳沧桑,千年传世遗珍品相,总体看其锈浆十分老道自然,铜质钱锈色包浆一流,可见残留有土沁之相貌,浅薄之锈包裹,虽薄确无懈可击,冉冉锈色,层峦叠嶂,青幽薄锈,凝重显老旧,锈凹凸之坑坑洼洼漫布,斑驳之貌足可见此钱之龙钟老态。青铜质地,铜色老旧,沧桑岁月之感,昭然自然天成之相,正是东北罐装窖藏之出,一言以蔽之,银铜两锈质锈相凸显自然天成之相,锈门可开之珍藏。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事实再次说明,各种钱谱和资料所言之孤品,乃因为其确属罕见,始作俑之著谱者当时不见另品,在浩瀚古钱和博大中国之中,所见之局限实属正常。无非其“传世仅此试样”之批语显得过于武断和不合情理,实不足以为信矣。是故,天下之大,历史之浩,我等眼界实难穷其浩瀚。今孤品早已不孤,本银铜对钱品之出现,再次印证了那种妄言已尽知数千年来泱泱中华浩瀚泉事泉品之人所谓毒瘤理论的错误,不学无术,颠倒是非黑白,故作玄虚的言论已经成为了历史之痕了,无法再现欺骗世人。

唐代珍《开元通宝当十折三型试铸银铜对钱》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