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2015-04-29 19:53:17)
标签:

明永乐

狮球款

永乐年制

青花压手杯

缠枝莲纹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手杯,是杯的一种样式。最初为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淳厚,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其形体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手握杯时,于虎口处相贴,给人以稳重贴合之感。故有“压手杯”美称。

 

压手杯素负盛名。“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这是清初谷应泰《博物要览》中的描述。后世亦多有论及。

 

永乐压手杯的款识,蝇头小字,清晰可辨。在画面上的安排非常巧妙,款识与花纹融合在一起,不是单纯为了写款而写款,而是与瓷器装饰相结合,既告知器物的年代,又使人赏心悦目。由于永乐青花压手杯制作规整、精良,传世极少,早在明代中期开始就有仿制。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今天上博展示的愚收藏之青花压手杯,为双狮滚绣球,内“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口径9.3厘米、足径4.05厘米、高5.2厘米,重128克。本杯撇口,丰底,圈足。内外青花装饰。杯心单圈内饰双狮戏球纹,球内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纹,腹部绘缠枝莲纹,圈足外墙绘卷草纹,纹饰间隔以青花弦线9道。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纹饰安排主次分明,杯内纹饰布局简洁,外壁纹饰以柔和的线条组成二方连续缠枝花图案。青花色泽深翠。露胎位置,底部施釉。足墙为规则的平削底圈足,底足呈现平底,平削切痕明显。圈足露胎处泛铁锈斑自然分布,足墙露胎处可见胎土泛黄斑,30倍放大镜下胎土呈现糯米状特征。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再来细看此杯体釉之色,里外釉面较均匀。可见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无橘皮釉纹,釉色呈现青白色,温润如玉。细看青料发色呈现浓艳的青蓝色,轻微混散,犹如宝石般的蓝色光泽。由于在研磨钴料时不够精细而存有颗粒,在器表的釉下浓厚青料处因颗粒沉降而出现下凹状,下凹深入胎骨,浓重处凝聚为黑色斑,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最后从青花发色和黑斑分布状况以及浑散效果总体辨析,该杯的青花用料极有可能为国产和进口料的浑和使用效果。这种情况的出现再宣德后的中期,成化年间多见,再从胎足的铁锈斑分布麻点状态看,以及露胎的黄溢现象,同时修胎的特征,平切销,规整,细腻的诸多特征辨析,本杯的产生年代应为明中期成化年间,其重量明显轻于永乐朝的160G有30余克左右偏差,可见胎体厚度适中,不厚不薄,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出其具备成化超产出特征。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明中期《永乐年制狮球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一对》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