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珍赏

标签:
明宣德青花瓷器四方委角瓶牵牛花纹苏麻离青料 |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诚为一代绝品。《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今天上博展示的宣德青花牵牛花纹倭角象耳瓶,高19.5 cm,口径5.8cm,足径7.5cm。侈口,直颈,颈上附对称双象耳,象鼻自然弯曲呈半圆形,方腹折角为分棱锤状,深圈足外撇。腹部突出,倭角,高圈足外撇。腹部饰缠枝牵牛花纹,内饰折枝莲花。纹饰绘画精美,线条流畅,繁而不乱。
此式双耳瓶为宣德首创之造型,成型工艺复杂,纹饰绘制疏朗有致,绘缠枝牵牛花,以瓶腹为主,自然向颈部、腹部两侧延伸。所有青料呈现宝石蓝,发色艳丽,小笔触笔法,浓淡点染。细看委角之处,有轻微的爆釉露胎,可见釉水厚重,犹如玉质般细腻,露胎呈现火石红现象,此种特征非但可以剔除后伪之作,而且更反应出当时制作工艺的手工上釉的特点再现,弥足珍贵。展目牵牛花浓重之处见边沿晕散深沉,典型的国产进口混合料特征,而瓶颈装饰之双耳,为模印兽首工艺精湛,兽口留白处理,轮廓鲜明,形象生动。
露胎处土质20倍放大镜下呈现糯米粉状砂底,浅圈足,施青白釉,修胎为典型的三刀斜削法,痕迹明显,工艺到位,中规中矩。转至露胎处细看胎质似稍粗,然手感确相当滑腻,犹如婴肌肤般柔嫩,底胎布满分布自然的铁斑,以及火舌红。底足施青釉厚而浑,然可见如凝脂般润滑,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总体而言,此瓶造型系模仿西亚伊斯兰国家金属器。瓶腹委角处过度自然。器足内呈台阶式,这种将外撇形高圈足的内部作成台阶式成为宣德时期的一个特征。牵牛花是宣德时期常用的纹饰。画笔自然生动,缠绕的藤蔓、盛开的花朵,将牵牛花的花、叶、蔓表现得活灵活现,别有新意。在青花料的使用方面,此瓶使用的是国产与进口的混合料,青花晕散自然,并有下沉的氧化铁结晶斑。这是宣德典型之器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