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契丹《大康元宝、清宁元宝,天禧通宝超大鎏金钱》珍赏

标签:
天禧通宝清宁元宝大康元宝阴刻契丹文鎏金超大钱 |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1075—1084年)铸。面文“大康元宝”四字楷书,钱文均为隶书,右旋读,光背无文。此钱制作粗疏,文字草率,笔画多变而有所不清。然隶味犹存,辽韵十足,风格质朴庄重。现以面世有多个种类,有小平、折三、折五、特大钱和当千型鎏金钱。
清宁元宝:辽道宗耶律洪基第一个年号清宁年间(1055-1064)所铸年号钱。钱文“清宁元宝”为楷书,唯“宝”字“元字”尚留隶韵,旋读,行用钱光背无文,亦有阴刻契丹文传世。传世所见清宁大钱,有通宝、元宝两种,见有折三、当五、当十三种清宁元宝超大钱和鎏金钱。清宁钱大钱均极罕见,通宝三种大钱和元宝三种版式大钱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珍罕之物。
天禧通宝:西辽耶律直鲁古天禧年间(公元1178年―1211年)时期铸币。耶律直鲁古(?―1213年),西辽皇帝,契丹族,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子。1178年―1211年在位。其父仁宗死时,他还年幼由姑姑承天后耶律普速完摄政,承天后在崇福十四年(1177年)被杀,耶律直鲁古即位,改元天禧,称古儿汗。1218年,蒙古破西辽,杀屈出律,辽亡。
大康小钱多式,然,其依辽习,不可不铸大钱。“大康”年号钱中也留存有93mm左右的特大型钱币。今天上博的大康元宝超级鎏金大钱。背阴刻契丹文“天朝万岁?”。直径:94.5MM,
厚:4.9MM, 重量:185.5克。乃典型东北冻坑窖藏出品,大钱版式:阔大、阔康、四点康、小元、小冠宝。
清宁鎏金大钱为狭清心宁版,左挑元,宽缘。背阴刻契丹文“契丹万岁?”。直径:92.5MM, 厚:4.6MM, 重量:175.5克。钱体制作规整,雄浑粗犷。钱文粗放野逸,笔意古拙,遒劲,笔画沉毅,结构稳重,据说为辽道宗书写。杨鲁安先生《辽钱考略》说:“清宁元宝大铜钱,制作虽欠精整,但其文字书体甚为朴厚、大方、舒展,似后梁见文渊书体┉雄伟朴茂、创见品也。”
“天禧通宝”,背阴刻契丹文“千秋万岁?”。直径91毫米,厚4.6毫米,重160.5克,铜鎏金,钱体鎏金完好,黄灿悦目。可见鎏金层完好,有斑斑锈痕,绽放五彩之色,其具有明显年代之特征。其钱文“天禧通宝”四字,汉字辽写,辽韵盎然,辽钱书写风格无疑。背阴刻契丹文“千秋万岁”,尽显辽铸本色。其铸体规整,边圆廓正,平坦地章,穿口轮边干净,字廓深竣,可为铸造工整。
大康钱,清宁钱,天禧钱三品质地为铜质鎏金,其锈表面看似浅薄,其实结痂紧实,皮壳如胄,锈色得体自然,地章平整,质地细腻,略有锈斑。鎏金层都保存完好,但鎏金层表面仍有渗出的锈迹。虽然历尽沧桑,仍能洁身自好,光灿如新。这种钱币应该都是有容器承装埋藏的钱币,本身没有和地下水土直接接触。这枚“大康元宝”和其他两枚介绍的年号钱异曲同工,风格雄浑粗犷,文字质朴豪放,形制规整官铸无疑。
总而言之,辽代喜铸超级大钱,是不争之事实,其习自大辽开国始延续至末,今已见多个年号大钱现身。在辽代超大钱体系中,用途各异,有祭祀大钱,亦有聘享大钱,还有镇库大钱。从本三品来看,其形制超大,钱体鎏金,背阴可契丹纹,千秋万岁,家国永安,天下太平等喜庆语,这种类型的鎏金超大钱,其性质“裴元博”先生曾考释其为祭祀钱,三者统一的超大钱,遗存相当罕少,更凸显北方少数之民族与文化个性。无论其小平主钱是上八品还是下八品,珍普与否,只要是此类大制式厚重大钱,皆可归入辽代上上珍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