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珍罕《靖康通宝篆书折三大字版》银铜钱一对赏析

标签:
北宋靖康通宝大字大样银钱折三 |
靖康通宝、靖康元宝,北宋官方最后的一种铸币,北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铸,钱文有篆书,真书和隶书三书体。元宝篆隶成对,通宝篆真成对。书体苍劲善变,版式繁多。其中惟有元宝折二对钱及小平铁钱属于正式铸行,其余皆稀罕品。材质主铸青铜钱和铁钱,也有银钱存世。靖康钱因在北宋末年这个战乱政局严重不稳的特殊时期,钦宗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史称“靖康之难”,故其铸币较之前朝便少了许多,故让其在中国古钱“五十名珍”榜上有名。
以下引用京川游侠师友对该钱的考证说明:尽管诸谱言靖康通宝钱极为珍罕,然,今非昔比,近年靖康铜钱也非十分罕见。而真正罕见的难得的,反倒是其银钱。今日将展示所藏枚靖康通宝同版同模的银钱和铜钱一对,属于非常特别的首见形制,银铜一对不但可以相互印证,更值得我们辩赏。
首先来看该靖康通宝篆书钱,华光谱里记载有一个版式叫“大字版”,其主要特征是面文四字宽大,较之小字版区别较为明显,且形制为折二大样(径约29毫米)。因此,“大字版”如果其它形制出现,便也属正常不过了。
愚藏本对钱材质为银和铜,质地鲜明。察银质钱币色地黝黑,自然颠簸痕迹明显,包浆老道入骨,自然天成,纯真无邪。铜质钱展目看去,本品地道薄锈,其锈痂表面肉眼看薄,然在地章之上,覆盖锈痂锈皮,老道而紧实。笔划间,更可见叠嶂锈皮,紧缚其间,锈质纯真自然。细察包浆,脱锈之处,一眼可感,其熟老铜色,实为青铜质地。一言以蔽之,有识者,可立断其是典型的东北罐装窖藏之薄锈形态,千年锈痂,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再复观铸体,规整有加,方圆廓正,坦平地章,穿轮干净。其字廓较为深竣,钱文笔划清晰。官炉出品特征,无需怀疑,一言以蔽之,其乃大开其门之品矣。
接下来纵观靖康通宝四字乃篆书书写,其字笔划较粗,文字结构端庄,书有其道,笔有其法。经认真比对,这一书意和谱载之所谓大字版“孤品”,在书意上总体一致,是为同一字体和相似字形。因此,本品的钱文书意,可以确认其也属于大字版无疑;其次,本品形制为直径31毫米,经比对其径大于谱载之品,显然属于折三大小无需多说。其背穿缘廓皆为中宽,乃为特点,也符合靖康钱之典型形制特征。
最后,所有的一切实物实证,再次表明一个真理,我泱泱中华,古宝甚多,博大民间卧虎藏龙,珍精之品,岂止那公博才有?民间之宝,在某些类别和品种上,早已超过公博,乃为不争之事实,无需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