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珍罕《篆书折三型大观通宝银铜一对》赏析

(2015-03-25 09:42:18)
标签:

北宋

篆书

大观通宝

折三

银质

北宋珍罕《篆书折三型大观通宝银铜一对》赏析
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它有小平、折二、折三、当十等多种版式。一直以来发现的大观通宝几乎都是瘦金体楷书形式,而行书试铸少见,篆书诸谱未载,更为罕见。今天就将其发上来共鉴,银铜一对,同版同模,相互印证,真实遗存。同时引用京川游侠师友对版此式的考证文章,作初步考识,以明真理。

 

北宋珍罕《篆书折三型大观通宝银铜一对》赏析

    首要之事,乃眼学辨识其基本特征要素:

 

    一、包浆锈色。察钱体,铜质大观为典型之东北灌装窖藏之锈色,蓝绿黑三色锈满身,分布自然,锈深而入体,穿轮廓见褐黑之锈色,字笔划面放大镜下见自然锈坑,多方面细察,可以断定其实非浅浮之伪做之锈。而银质大观同样包浆厚重,红褐色皮色入骨,乃典型的银质千年包浆。是故,由此开门锈色可鉴,此钱当为年代久远之品,非为现代之工艺臆作。

 

    二、文字特征。大观通宝四字篆书体,书意正规而端庄,笔划之间清晰无粘,交代明晰,无不协调之感觉。“宝”字乃长冠宝。是故,从钱文字体书法特征印象来看,此钱书意堪正,文字端美,与徽宗瘦金书不相上下,官铸之相明显。

 

    三、铸工特征。察此钱之铸工,完全可以说其继承了大观钱铸工精良之衣钵。钱体方圆廓正,正背穿边廓凸起,地章平整,尤其是穿边廓凸起周边粗细规则,可窥其正反压模细致准确,无错边现象。钱铸体较为厚实,轮边无齿与凹坑,仅为穿内未曾精修。一句话,就铸工而言,总体上确实乃一枚精铸样钱之工之相。

 

    四、材质特征。虽然满身锈裹,然,我们可以从锈色上和些许点滴看出,此品材质非近现代黄铜铸制,乃青铜之质相。其与常见宋铸大观通宝材质一致。

 

     五、形制体重。本品较厚实,铜质以其33.5毫米直径,就重量几乎14克而言,银质33.4毫米直径,重量达18.2克,厚重有加。作为折三钱标准式,可以说其未有丝毫减重。而未减重又铸工精致之钱,往往乃样钱之体。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仔细端详并进行综合信息判识,可以结论本品之铸制非一般伪制可为,其断代宋铸当为疑小真大。

北宋珍罕《篆书折三型大观通宝银铜一对》赏析

北宋珍罕《篆书折三型大观通宝银铜一对》赏析

    然,上述问题基本解决后,有人必还会说,大观通宝不见史籍载有篆书体钱,千余年来甚至至本品发布前均未有发现或者公见的蛛丝马迹,因此,此乃臆造。如是说,乃常见,亦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然,这毕竟是一种臆断想当然的结论,其肤浅之处自不必多言。是故,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逻辑推论来解析其因果并向事实接近。

 

    我们知道,在庞杂的南北宋铸钱体系中,不少年号钱品种的钱文均是楷、隶、行、篆书皆有。以紧挨着的崇宁、大观、政和、宣和四大上谱年号钱体系来看,其中,崇宁有瘦金书、隶书和楷书钱;政和有篆书、隶书和真书三体;宣和亦有瘦金书、篆书、隶书和真书四体。即使是夹在其中的短暂重和钱,亦铸有篆书和隶书二体。在崇宁之前的圣宋钱,也是篆书、隶书、行楷几体。鉴于此,可以这么说,篆书体是宋钱的一种基本字体,且于各年号铸币较大量的采用。

 

    而唯独大观钱,四年大观年号使用期间,铸大观通宝宏量,却只见瘦金书一种钱文,以及另见一种极稀罕的行书铁母。其即使还有米书亦是金元时期所铸。这就是说,除去行书铁母不为主论,大观通宝几乎只使用了瘦金书一种字体,我以为这似乎有悖于这个时期铸钱所采用钱文字体的理念。其二,反过来说,在瘦金书大观之外,有行书字体出现,那是否可以说,大观钱本来就不是单一瘦金书,无非其它书体铸量极小,或者仅仅为试范。本人以为,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宋徽宗在位26年(公元1100年—1125年)。使用六个年号,除建中靖国使用1年,重和使用2年以外,就数大观年号四年为短。因此,年号使用时间相对不长,其一种可能是在主要铸币采用瘦金书外,其余字体使用之铸币尚未展开,亦即短暂试铸行书铁母(笔者以为,并非一定是铁母,而有可能仅是试铸行书体之样钱)。这就是说,大观年间,从前述宋钱的字体使用规律及其现象,乃至徽宗在位期间的数种铸币字体使用情况来看,大观通宝没有绝对的理由排除其它字体而只采用瘦金书一种字体。因此,我们便可以认为,至少在逻辑上大观通宝具有使用篆书体铸币的充分条件。

 

    基于上述推论,当我们见到这枚铸制如此精整,锈色材质无疑的篆书体钱时,我们便似乎找到了证据,即大观年间,大观通宝事实上有过篆书体钱的试铸!这和我先前博文展示考略过的“低银白铜旋读大观通宝折五”钱一样,均为试铸币,并随着大观年号较快停用,而最终在试铸期即行终止续铸。因此,其篆书钱才会极其稀罕并存世无几,以至于未能为包括南宋著名泉家洪遵(公元1120-1174年)及其以后诸泉家所知晓。如此,当然见不到任何谱载以及世出篆书体大观通宝钱了。

 

    当然,鉴于大观通宝钱在金元时期有铸,其钱文风格与宋铸具有差异。而此品篆书是否金元时期所铸?我以为,并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但是,从钱文书写之端美这点来看,似乎金元时期所铸的可能性是明显趋小的。

北宋珍罕《篆书折三型大观通宝银铜一对》赏析

北宋珍罕《篆书折三型大观通宝银铜一对》赏析

    综上所述,本品篆书大观通宝折三,最大可能乃为北宋大观年之试铸样钱真品。若如此,那么此品篆书大观通宝的现世,将成为增补大观钱书体品种之至珍,其于泉界来说,意义和价值皆非凡也。当然,我认为此品可能并非仅此,应该还有而未露面也。这里,尽管我如此初步断识,然,这不意味着其就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考辨的余地,尤其是,这些都是以眼学为主去判断的,这样也就难免不会出现误差甚至误判。只要我们以平和心态,并不以获得所谓大珍而忘乎所以,或者纯粹感情用事,爱屋及乌式的去断识,同时更不以所谓“一眼假。。一眼臆”的肤浅作风去认识和断言,那么,我们将迟早会接近真理,最终得出最趋于正确的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