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大明宣德年制款乳丁纹狮耳鼓式三足香炉》珍赏

标签:
明代宣德年制鼓式乳丁三足炉 |
香炉是古代用来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的一种陶瓷或金属器。千百年来,香炉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尤以大明宣德铜香炉为一绝,其价值连城,一直被各路藏家所青睐。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创制的焚香之炉,通常用于寺庙、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
据资料记载,宣德炉是用暹逻国(泰国)进贡的“风磨铜”,另外加金、银、锡、宝石等30多种原料,宣德炉配料严格,其冶炼方法十分讲究,一般铜器只经过四炼,而宣德炉的铜要炼十二次之多,其质地晶莹,分量沉重,制作精细,造型古朴,令后人为之倾倒。
宣德皇帝在位十年,在第三年(1428年)铸造了一次铜炉,历时3年。工匠们按照宫中秘藏的宋代《宣和博古图》和《考古图》,以及柴、汝、官、钧、哥、定各大名窑的器皿中款式典雅者设计而成。3年内在宫中铸造了5000多座。
宣德铜炉款式典雅精美,基本形状为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大多在宫中使用,只有一小部分赏赐给皇亲国戚或者有名望的文武大臣及全国著名的各大寺院、宗祠、庙宇。由于宣德炉当时制作很少,非常昂贵,因此历朝历代都纷纷仿制。
且看愚藏大明宣德年制款炉,其造型古朴厚重,乳丁鼓式型,兽耳铺首,三实心汝足。直径11.5CM,高6CM。按其尺寸来衡量,虽本炉器型属于小号规格,但其重达983克。远远超出了清后仿的铜炉,用手掂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该宣德炉的风格设计有明晚清早期的时代特征,包浆和铜质。视觉效果大方、上手厚重,显得有分量,体积和重量的比例相当和谐。
最后翻到该炉底部细查,本炉款识方形框,内阳文、楷书,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印款,字体笔划生动自然,工整清秀,大字撇硬直到腰,明字日月横基本同高且圆润,德字心上没有横,宣字宝盖点不过横,年第一横最短,制衣横不越刀。和明早期青花瓷器写款比较雷同,且其色泽与炉身相同。
以上诸多特征显示,本宣德款炉基本上能断为明晚清早期制作,器型的规整,纹饰的精美,包浆的老道浓厚,感官的沧桑,工艺的精湛,分量的厚重,无不说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