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高中阅读课
(2013-08-31 10:42:49)分类: 教育管理 |
当下阅读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阅读是血液,是魂魄,它能使一个国家和民族鲜活丰盈且醇厚韵致。对此我们的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爱好阅读,广泛阅读,积极探索高效阅读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当仁不让的责任。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师,基于对阅读的理解以及学情、校情。开学伊始,我对如何上好高中阅读课做一下自我浅谈。
一、将阅读课纳入常规课程。每个班一天两节语文课,一周就是十四节。我们完全可以拿出其中的四节安排为阅读课,可以是白天正课两节,晚上自习两节,在时间上保证学生一周阅读的充足。另外可以引导影响孩子们利用课下的边角时间进行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二、阅读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指导。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内容的阅读爱好,有的爱读名著小说,有的爱读哲思散文,杂志社刊……引导、监督孩子远离低级趣味不健康的书籍。无论阅读哪类我认为都要写下阅读心得或体会(不一定非得是在本节阅读课上写)。字数不限,毕竟所读内容不同体会也会截然有异。以往我们的阅读课是阅读四十分钟左右,然后用剩下的二十几分钟进行交流。我不太赞同这种对时间的切割。阅读性质的本身就是一种深入、思考而后内化,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简短时间的切割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断学生的阅读思路,搅乱学生的内化生成,从而使阅读成为了一种表面做功。成效不明显。以往阅读课教师还要求上交读书笔记进行检查。结果是学生们为了应付上交差事,而把剩下的二十几分钟都用在对自己所读内容的抄写上,更甚者则是刚刚上课就开始拿来本子来抄,导致时间的浪费,阅读成了作秀。由于是机械抄写,也就不可能有内化的过程,更何谈高效的交流呢。
三、成果展示交流。阅读笔记不天天上交,也没有当堂阅读交流,那么学生会不会让阅读课流于形式,荒废了阅读课呢?全然不会。
首先前边已经提到了学科组长监督定期检查和教师的随机抽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警惕,督促学生阅读。其次我觉得要两周安排一次大的交流课。“大”体现为五点:一是时间长,两节连排。二是全员参与,规模之大。三是环境布置,正式严肃。四是展示流程,正规决策。五是奖励方案,明晰落实。选出交流最好的一两名学生作为参加每月一次全校范围内师生共同参加的大型聊书会的候选人。再选出“聊书之星”将其相片制成牌匾张挂于学校的围墙上,或宣传栏里,或任让每位学生随处可见的任意的场面。如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虚荣心和表现欲,让每个孩子对聊书都跃跃欲试,从而在心理上使他们更加的重视平时的阅读课和交流课的展示。
四、每月一次聊书。前面已经提到。同时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聊书会既要有学生参加,也要有老师参加。用我们教师的阅读潜移默化的去感染影响每一个孩子。也让孩子切实的感到阅读时全校行为,每天都有我们老师在陪他们一起阅读,一起进步。
五、各班张贴读书记录表。把学生的阅读情况及阅读书目及时的填在表格中,并悬挂在教室墙外的宣传栏内,此举也可以作为一个监督行为。
以上是我的个人浅见,若有不足,请各位领导或同仁补充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