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
(2018-05-23 19:20:3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谯城区汤陵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 一 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的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运的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单元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式);利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谯城区汤陵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设计
|
|
再 |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9×3=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3、重点讨论解法。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 |
|
|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谯城区汤陵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设计
|
|
再 |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课本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同学们在一道有加法有乘法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 二、自学感悟: 出示情境图,想一想,该怎样解决。 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该怎样列式呢? 2、尝试独立计算。 想:有减法,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合作探究: 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0-2×7 汇报点评: 1、先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结合情境图说明每步表示的意思。 3、回顾提升,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结合实际例子说一说。 四、巩固训练:第3页,练一练,第2题。 五、课后小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乘法的混合运算的方法了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 |
|
|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谯城区汤陵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设计
|
|
再 |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 |
|
|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谯城区汤陵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设计
|
|
再 |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7页。 教学目标 通过“买文具”的练习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难点:掌握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课本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同学们,在一道有加法有除法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 二、自学感悟: 出示情境图,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 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1、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独立探索并理解先除后减的实际问题。 2、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3、先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16÷2-7 三、合作探究: 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2、集休订正。 3、教师点评。 汇报点评: 练一练第4题 森林医生
四、巩固训练: 练一练第5、6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 |
|
|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谯城区汤陵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设计
|
|
再 |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册第8——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2)
40-36÷4,这道题里有( 2、计算
32-8÷8
二、探索新知
。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三、课堂练习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 |
|
|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谯城区汤陵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设计
|
|
再 |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册第8——10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白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明白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复习巩固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课本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同学们,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什么? 二、自学感悟: 出示情况图,一共有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三、合作探究: 看一看,说一说,用( 76-48)÷8 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真切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2、理解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应用意识。
汇报点评: 练一练第一题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队列表演中,平均每行站几个人? 3、团体表演中,36人能组成多少个图案? 独立完成,集体点评 四、巩固训练: 练一练2—4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 |
|
|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