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研究》论证报告
(2019-03-28 23:47:07)课题《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研究》论证报告
大丰区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是最真实的课程资源。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纲要》所蕴含的理念。因此,作为幼师,我们要善于挖掘、选择并整合各种乡土教育资源,将其引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利用生活化、本土化、原生态化、多样化的材料创设具有乡土气息的主题环境,构建出具有自主性、乡土化、园本化的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方案体系。那么,如何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呢?《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从本地、本园的实际出发,有效地运用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来融入本土资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本土资源。于是,我就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使丰富的乡土资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出特有的魅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具有本园特色的乡土资源主题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有效地运用教学活动、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来融入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3.通过研究,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深化园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形成园所的办园特色,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育儿观。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主题源于兴趣与经验,引发幼儿主动参与,主题活动的产生,可以是幼儿自发生成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是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能整合各个领域,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本次的研究内容如下:
1. 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对家乡区域乡土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
2.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渗透研究。
3.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家乡的情感。
五、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调查法。多方查阅种植的有关的理论与经验资料,对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理论探究,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本土资源及季节特点开展主题活动,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课程设置等,让幼儿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并享受主题活动的快乐。
3.实践研究法。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的探究,教师们相互研讨等途径,现场观察并记录幼儿在主题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反馈评价,为探索乡土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开发、利用获得大量的实证资料。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3月)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建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分工。
(3)构思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申报工作。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建立汇报交流和研讨制度。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4月——2019年10月)
(1)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对家乡区域乡土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本土资源及季节特点开展主题活动,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课程设置等,让幼儿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并体验主题活动的快乐。
(2)设计《玉米玉米我爱你》的主题活动。师生一起用玉米皮编制《星星网》主题墙,挂上幼儿和家人一起收获玉米、做玉米食品的照片。在幼儿园的小菜园里收玉米,在教室煮玉米、尝玉米、画玉米、说玉米。玉米秸、玉米叶、玉米皮、玉米粒又成了教师和孩子共同设计主题墙和进行区角游戏的材料。
(3)优化园内环境,从幼儿园的物、人、环境等几方面着手,释放空间、时间,为幼儿创设主题活动环境,努力营造浓厚的乡土资源主题文化氛围。
(4)广泛收集第一手过程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积累,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适时地开展过程评价。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11月)
(1)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七、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1.《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研究》研究报告。
2.课题活动设计、案例分析、经验总结、论文、随笔、个案追踪等。
3.幼儿参与开展的各个主题活动的照片及影像资料。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