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种植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结题会议

一、活动内容:结题会议
http://s8/mw690/003oUAvrzy7gk2cvDVB17&690
(一)活动时间:2017年11月23日
(二)活动地点:会议室
(三)主 持 人:李琳
(四)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五)活动主题、内容:结题会议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一)题目:《幼儿园种植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纲要》指出农村幼儿园要“开放和综合农村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利资源”。 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的飞快,农村的生活也城市化,孩子们的家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玩具,他们经常在室内,在外面玩耍的时间相对减少。虽然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看似与大自然那么接近。但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去亲近,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去过田里,他们不认识稻谷,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道花生、土豆长在哪里?然而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明确地提出了“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观点。我园的家长虽说都来自农村,但他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更多的是离开农村、立足于大城市。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要求,更多的家长认为应该是让孩子多学古诗,写写字、做算术,为上小学打好基础。由于农村城市化进度的发展,以及家长教育观念存在误区,所以孩子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也已经开始疏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种植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2、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3、通过种植活动,美化幼儿园教育环境。
4、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育儿观。
四、课题研究内容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内容
⒈让孩子融入种植园地,通过种植园地直观的实践活动,了解认识植物。
⒉利用种植园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⒊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家乡的情感。
(二)具体措施
⒈通过园本教研活动,举办各种相关讲座、观摩研讨等方式,让大家认识到教师是教育资源开发的主体,是设计者和研究者,从而实现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家长会,在幼儿园的网站、论坛、家长园地等广泛宣传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将擅长或懂得种植的家长引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志愿者参与、指导班级的种植活动,为我们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⒊我们把幼儿的兴趣、需要放在首位,强调幼儿的直接体验,重视活动过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强调师生共同构建;注重尊重幼儿的好奇心,顺应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亲自参与播种管理、收获分享的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发现、对比、合作,学会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及种植故事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真正使丰富的自然环境成为幼儿主动探究的园地。同时,我们还将孩子们种植的植物的根、茎、叶、花、壳、皮、籽等清洁消毒,分类整理到资源库,根据区域活动的需要相应投放,或孩子根据自己操作的需要随时取用。
五、本课题研究的工作步骤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3月)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建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分工。
(3)构思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申报工作。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建立汇报交流和研讨制度。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4月——2017年10月)
(1)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本地土壤条件及季节特点开展种植活动,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课程设置等,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并享受种植活动的快乐。
(2)开设“种植园种植活动”、举办“自种蔬菜展览会”、“劳动果实品尝会”等,让幼儿享受绿色种植的快乐。
(3)优化园内环境,从幼儿园的物、人、环境等几方面着手,释放空间、时间,为幼儿创设种植活动环境,努力营造浓厚的种植文化氛围。
(4)广泛收集第一手过程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积累,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适时地开展过程评价。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11月)
(1)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调查法。多方查阅种植的有关的理论与经验资料,了解种植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功能和作用。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本地土壤条件及季节特点开展种植活动,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课程设置等,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种植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并享受种植活动的快乐。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六、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⒈完成《幼儿园种植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⒉实现幼儿健全人格和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
⒊幼儿种植、参观种植园地的影像资料。
4、课题研究的开展,使教师观念发生了进一步的转变。每位课题参与者通过理论学习、撰写观察记录、教育随笔等途径,从原先的按教材照搬照抄,逐步转移到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三、成果展示
(一)成果名称:
小菜地
盐城市大丰区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摘要:“让学引思”的教学模式的提出,符合了新课改教育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将这一模式应用于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与教学实践,能使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为孩子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埋下较好的伏笔。我园是一所处于乡镇的幼儿园,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农田、庄稼,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现在的孩子们了解农田里的庄稼以及它们的作用的是不多的。都说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幼儿园里的种植园地也是活教材,在我们园所就有这样一块种植园,种植园地是融合玩耍和学习两种行为的重要教育手段,能让孩子实际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能学到知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真正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让学引思、大班活动、种植园、真正学习
市教育局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引思”。将这一模式应用于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与教学实践,能使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为孩子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埋下较好的伏笔。我园是一所处于乡镇的幼儿园,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农田、庄稼,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现在的孩子们了解农田里的庄稼以及它们的作用的是不多的。都说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幼儿园里的种植园地也是活教材,《3—6岁学子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大自然、在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帮助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在我们园所就有这样一块种植园,种植园地是融合玩耍和学习两种行为的重要教育手段,能让孩子实际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能学到知识。
一、环境教育启示“让学引思”
种植是自然环境中的学习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种植园地中可以为幼儿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让幼儿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植物和动物,为幼儿学习实践提供素材。让幼儿产生兴趣去观察探索与发现植物或者动物在成长的过程,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各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究科学的精神。比如,蚕豆结出果实之前先开花,孩子们发现蚕豆开出来的花像眼睛一样,觉得很有趣,在蚕豆日渐长大的时候,花会渐渐缩小,最后,在蚕豆真正成为蔬菜可以食用以后,花就枯萎了。比如母鸡会生蛋,而公鸡不会,孩子们会很好奇想要去观察母鸡是如何生蛋的。这些都是孩子们很乐意去探索发现的,而我们教师可以在旁协助,让幼儿去自主观察探索。
我们把教学楼旁的一块空地开辟出来,用于种植活动的开展。在进行场地划分时我们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幼儿观察需要来划分,便于幼儿观察记录和比较。各班根据种植的品种设计一块标志牌插在种植区,上面有班级、植物名称及相关图片,有利于幼儿观察、和不同班级共享种植资源。我们在整个种植园地的周围围起了栅栏,在种植地边上、中间铺设了石板路,有孩子们亲自划分出了五块地分别为五个小组,便于幼儿有序出入种植园地。
二、情绪情感引导“让学引思”
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教师与幼儿间的沟通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交流的基础上,使幼儿更好地融入观察和探究中。以前幼儿一般都惧怕教师,并与教师保持距离感,这种师生关系不利于幼儿身心成长。“让学引思”新教育方式让幼儿尝试脱离传统的格局,从“被引导”的一方逐渐转变成“我为主”的一方;从“达成目标而努力”的一方转变成“创造目标而学习”的一方。
通过种植园地实际体验,教师会帮助幼儿种植蔬菜、带领幼儿观察小动物等。比如,孩子们发现豌豆的生长历程非常特别,它不是直立向上长的,而是会依附在树枝或旁边的物体上,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豌豆的体态,并用画笔记下来观察的结果;幼儿发现土壤中有蚯蚓,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工具将蚯蚓挖掘出来,再用尺子测量其身长,观察身体上的特征,最后记录在本子上。
通过这种鼓励和引导,一些胆小或者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为了确保幼儿安全,教师会像妈妈一样保护幼儿,在此过程中幼儿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并且,幼儿在参加各种劳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观察动物或者植物时会有很多疑问,这些教师能耐心地给予解答,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幼儿更愿意与教师沟通。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种植园地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经验知识。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想法,从活动中探索发现,主动学习。
三、兴趣爱好激发“让学引思”
1、内容的选择
每一个孩子在幼儿阶段都有无穷潜力,教学目的不能强加给幼儿学习不了的知识,而要让幼儿有选择空间。“让学引思”不再是传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让幼儿脱离课堂单调的思维方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从而产生兴趣学习探索下去。从中知道尊重幼儿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种植园地活动中教师能顺应学生的选择,有的幼儿喜欢观察小动物,有的幼儿喜欢观察植物,而有的幼儿则喜欢种植蔬菜等。为此,尊重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在给幼儿分出一小块田地以后,幼儿可以在田地中自由开展喜欢的活动,可以在上面种植多种多样的蔬菜,也可为植物浇水、施肥等,并可以观察田地中的植物呈现怎样的特征,并将探究成果与大家分享,教师在幼儿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纠正。通过探究实验,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
我们确保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种植,重点是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以及观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会引导孩子进行合作,如一人负责挖坑,一人负责播种,一人负责盖土。芹菜种子发芽时,孩子们发现苗苗长得多的地方,苗苗长得细长;长得少的地方,苗苗长得粗壮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在这种对比性的种植环境中,发现种植密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想出一种方法去记录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孩子参与进去。
在种植内容的选择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主题教学活动需要的;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比如一些常见的或幼儿自己吃过的且低矮的蔬菜,如茄子、萝卜、青椒等。常见的粮食作物,如番薯、玉米、小麦等。还有常见的花草,如太阳花、牵牛花、三叶草等。
四、经验技能展开“让学引思”
1、物质准备
为保证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种植活动开展前我们邀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家长与教师孩子们一起进行种植,探究这其中的奥秘。在种植活动中对简单的种植技能内容,鼓励教师采用自学的方式;对较为复杂的种植知识技能,我们采用年段研讨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同时也可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让学引思”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中脱离出来,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学习探索精神和发现观察的能力。教师的引导是幼儿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幼儿的教育发展也是教师从第一次牵过幼儿的手而坚定的目标。幼儿的自主思维不应在教师的课堂目标之下,让他们展现自我拥有一个美好而快乐的童年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二)成果名称:种植过程图
http://s7/mw690/003oUAvrzy7gjXbvPHE76&690
http://s13/mw690/003oUAvrzy7gjXc59O43c&690
http://s10/mw690/003oUAvrzy7gjXcXM7Le9&690
http://s10/mw690/003oUAvrzy7gjXfs7H3f9&690
http://s12/mw690/003oUAvrzy7gjXgEMD95b&690
http://s5/mw690/003oUAvrzy7gjXixK8Q54&690
http://s9/mw690/003oUAvrzy7gjXjUJGoc8&690
http://s3/mw690/003oUAvrzy7gjXuxUSC52&690
http://s8/mw690/003oUAvrzy7gjXvcZJZ07&690
http://s6/mw690/003oUAvrzy7gjXwWhhP25&690
http://s5/mw690/003oUAvrzy7gjXxN0xu04&690
(三)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的开展,使教师观念发生了进一步的转变。每位课题参与者通过理论学习、撰写观察记录、教育随笔等途径,从原先的按教材照搬照抄,逐步转移到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对种植本身的初步体验和经验,而且在探究热情、探究兴趣、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等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虽然自己进行了较多的思考,但具体探究理念的运用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我将继续思考与实践,在与幼儿共同探究、共同惊喜、共同发现、共同进步中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