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炊烟
(2025-10-14 07:26:22)
标签:
黑龙江大庆王国良的诗 |
分类: 诗歌(原创) |
看炊烟
王国良
读初中的外孙
在小说里读到过炊烟
却不知道袅袅是怎样的姿态
我们一大早赶到乡下
去看炊烟,王大巴掌
是个大屯子,红辣椒挂满屋檐
像火做的流苏
伴着鸡鸣犬吠,炊烟缓缓升起
由淡到浓,委婉,低徊
像一首悠扬 舒展的民谣
烀窝瓜 土豆炖白菜的香味
挤出门缝,也加入了炊烟的合唱
几百条炊烟,相互缠绕 交融
撑起一片浅蓝色的天空
第一次看到炊烟的外孙
伸出手,想把炊烟带走
家家户户推开房门
拖拉机轰隆隆响起,喷出
一道道蓝烟,让我们看到了
炊烟另外的样子
带不走的炊烟
——读王国良的诗《看炊烟》
文/龙
庆
王国良的《看炊烟》在诗学上的成功,首先在于它以一种看似朴素的叙事,构建了多重层次的意象空间。诗的开篇从外孙的视角切入,用“在小说里读到过炊烟,却不知道袅袅是怎样的姿态”这一细节,巧妙地设置了一个认知的张力:文字中的炊烟与现实中的炊烟之间存在着经验的鸿沟。这种“未见过”的视角,让整首诗具备了探索与发现的动力,也为读者预留了重新感受日常事物的契机。
诗中对炊烟的描绘,融合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体验。“伴着鸡鸣犬吠,炊烟缓缓升起,由淡到浓,委婉,低徊”,这里的节奏控制极为精妙,“缓缓”“委婉”“低徊”等词不仅描摹了炊烟的物理形态,更赋予其一种音乐性的流动感,正如诗中所言“像一首悠扬舒展的民谣”。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使得炊烟超越了单纯的物象,成为一种承载着乡村生活节奏与情感温度的象征。
在意境营造上,诗人巧妙地将具象的生活场景与抽象的情感氛围相结合。“红辣椒挂满屋檐,像火做的流苏”,这一色彩鲜明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更与炊烟的灰白色调形成对比,暗示着乡村生活的热烈与质朴。而“烀窝瓜、土豆炖白菜的香味,挤出门缝,也加入了炊烟的合唱”,则将嗅觉体验转化为听觉感受,让炊烟与食物的香气共同构成了乡村清晨的交响曲。
诗的后半部分出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转折。当“拖拉机轰隆隆响起,喷出一道道蓝烟”时,诗人让我们看到了“炊烟另外的样子”。这一转变不仅扩展了炊烟意象的内涵,也引发了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造之间关系的思考。蓝烟与传统炊烟的对比,暗示着乡村生活方式正在经历的变化,而外孙“伸出手,想把炊烟带走”的举动,则表达了人们对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挽留。
总体而言,《看炊烟》通过精心构建的意象链条和多感官的描写手法,成功地将一个普通的乡村景象转化为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审美对象。诗人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炊烟这一日常物象,更引导我们思考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这首诗既是对乡村生活的诗意记录,也是对人类情感和文化记忆的深刻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