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丛里的自行车

(2025-10-09 15:52:27)
标签:

黑龙江大庆

王国良的诗

分类: 诗歌(原创)
草丛里的自行车
王国良

在我的城市
常会遇到被弃用的自行车
横卧于草丛
像一头竖着犄角的牛

仿佛永远在反刍往事的草
一根铁链拴在树上,让蹄音
在蛐蛐的叫声中慢慢生锈

只有喜鹊,偶尔会骑上去
模仿一次驰骋
放下一句沙哑的再见
又去播报大城小事

当秋风萧瑟
才会从落叶中探出头来
回望爬坡越坎的辙痕

就像退休的我,常抖落
一身星光,把深夜当做清晨
又踏响了上班的那条老路



《草丛里的自行车》:意象拆解与情感脉络分析

文/龙 庆

 
    整首诗以“被弃用的自行车”为核心载体,用“拟物—拟人—互文”的三层递进,把“物的闲置”与“人的退休”拧成一股绳,让每处意象都带着“时光痕迹”,又藏着“情感温度”。
 
1. 开篇喻体:用“牛”锚定“过去的活力与现在的闲置”
     诗的起点“横卧于草丛/像一头竖着犄角的牛”,选“牛”作喻体极妙——牛是农耕时代的“力量符号”,对应自行车曾作为出行工具的“实用价值”:它曾载着人爬坡越坎,像牛一样“出力”。但如今“横卧草丛”,犄角(可对应自行车的车把、车架)没了往日的“发力感”,只剩“闲置的静态”,一开篇就埋下“过去的鲜活与现在的沉寂”的对比伏笔。
 
2. 细节深化:用“通感”让“时间”变得可触可闻
    接着“反刍往事的草”“蹄音在蛐蛐的叫声慢慢生锈”,是全诗最见巧思的意象设计: 
- “反刍”本是牛的动作,却赋予自行车“回忆的能力”——它像老牛嚼草般,反复“回味”曾经载人穿行的日子,让静物有了“生命的记忆”;
- “蹄音生锈”更妙:“蹄音”是动态的(对应自行车行驶的声响),“生锈”是静态的(时间留下的痕迹),诗人用“声音生锈”的通感,把“自行车久置不用”的抽象状态,变成了“能听见的时光老化”——仿佛能听到过去的车铃声、车轮转动声,在蛐蛐的低鸣里慢慢变钝、褪色。
而“一根铁链拴在树上”,则进一步把“闲置”变成“束缚”:自行车不仅被遗忘,还被“固定”在原地,连“回忆”都像被拴住,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反刍”。
 
3. 喜鹊的“客串”:用“短暂唤醒”衬“长久遗忘” 
    “只有喜鹊,偶尔会骑上去/模仿一次驰骋”,喜鹊的出现不是多余的“闲笔”,而是对“自行车功能”的“象征性唤醒”:它站在车座上扑腾,像人骑车时的“驰骋”姿态,短暂地让自行车“回到”曾经的用途里。但这种唤醒极短——喜鹊很快“放下沙哑的再见”,去忙“播报大城小事”,留下自行车重新落回沉寂。这种“短暂激活又迅速冷落”的对比,比直接写“自行车被遗忘”更戳人:连自然生灵的“偶然光顾”都如此短暂,更显它在人类世界里的“被边缘化”。
 
4. 拟人转折:从“物的回望”到“人的共情”
    “当秋风萧瑟/才会从落叶中探出头来/回望爬坡越坎的辙痕”,是全诗的“情感转折点”:此前自行车是“被观察的物”,这一句开始变成“会主动回忆的‘人’”——“探出头”是人的动作,带着“好奇”与“眷恋”;“回望辙痕”则是核心:辙痕是自行车曾经的“足迹”,就像人退休后会想起“上班的路”,它也在秋风里,看向自己曾载着人“爬坡越坎”的痕迹。
这一“回望”,直接为结尾的“就像退休的我”铺路:自行车的“辙痕”对应“我”的“上班老路”,自行车的“被弃用”对应“我”的“退休”,物与人的命运在此完全重合——不是“我像自行车”,而是“自行车就是我”,两者都在时光里,带着对“过去价值”的眷恋。
 
5. 结尾升华:让“怀旧”长出“坦然的力量”
    最后“抖落一身星光,把深夜当做清晨/又踏响了上班的那条老路”,是情感的落脚点:“我”退休后,还会在深夜里(可能是失眠、可能是习惯),像过去上班时那样“踏响老路”;就像自行车在秋风里“回望辙痕”,“我”也在用脚步“重走过去的路”。
    这种“重复”没有伤感,反而带着“坦然”:自行车没有因“被弃用”而怨怼,只是安静回望;“我”也没有因“退休”而失落,只是用“踏响老路”的动作,留住对过去的敬意。诗人把“物的命运”和“人的生命阶段”揉在一起,让“草丛里的自行车”不再是“废弃的旧物”,而是“时光的见证者”——它和“我”一样,都在接受“岁月的变化”,却也都守住了“心里的辙痕”。
    整首诗的妙处,就在于没有用“怀旧”“时光”这类直白的词,却用“牛”“蹄音”“辙痕”这些具体的意象,把“人对过去的眷恋”“对时光的坦然”,藏在了草丛里那辆自行车的“回望”里,读来像听一位老人轻声讲往事,淡却有分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车库上的落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