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归家”处筑诗意栖居——王国良《我是一个被送回家的人》的诗学解析文/龙庆

(2025-09-27 06:03:31)
标签:

黑龙江大庆

王国良的诗

分类: 诗歌论坛

于“归家”处筑诗意栖居
——王国良《我是一个被送回家的人》的诗学解析

文/龙 

 
     王国良的《我是一个被送回家的人》以“衰老归家”为起点,却挣脱了传统衰老书写的悲情桎梏,用凝练而鲜活的诗学建构,将120平方的物理空间转化为精神的辽阔原野,让平凡日常生长出对抗虚无的诗意力量。
     诗中意象的选取与转化,是其诗学魅力的核心:“120平方”本是局限的居所,却被赋予“健身房、书画院、实验室”的多重身份,空间的功能性转化背后,是诗人对“归家”的主动定义——不是被动接受衰老的禁锢,而是主动搭建精神活动的场域;“弹弓叉”与“明月”的组合更具巧思,孩童时代的玩具与象征清朗的明月碰撞,最终将明月“瞄成故乡的黄菇娘”,既完成了从现实物象到故乡记忆的诗意跳转,又以“酸甜”的味觉通感,让乡愁脱离沉重,变得可触可尝,赋予传统乡愁意象全新的轻盈质感。
    诗人对“存在”的诗性叩问,更让诗歌超越了日常记录的层面。“知道我的诗没有多少人看/发到朋友圈,只是为了证明/一个不存在的存在”,直白的表述中藏着深刻的自我确认——在无人关注的角落,诗歌成为对抗“不存在”的武器,日常的写诗、读诗不再是消遣,而是存在价值的自我锚定。这种对存在的坚守,又通过具体的行动落地:“把一袋土豆从一楼扛到顶楼”,用“汗如雨下”“乔装一次年轻”,将对衰老的坦然转化为对他人的温情;“把泳池当做大海”,在有限的水域里“畅游长江般的豪迈”,让精神的“远方”突破物理空间的边界。这些细节没有刻意的抒情,却以“以小见大”的诗学手法,让“归家”的衰老者,活成了精神世界里的“追光者”——不困于年龄,不囿于居所,在日常的褶皱里,用诗意缝合了现实与理想、衰老与热爱的缝隙,最终让“被送回家”的被动,变成了“自我建构精神家园”的主动,这正是诗歌最动人的诗学价值所在。



我是个被岁月送回家的人
王国良

我是被岁月,送回家的人
120平方的辽阔,就是我的
健身房,大讲堂,书画院

写诗,读诗,与远方对视
知道我的诗没有多少人看
发到朋友圈,只是为了证明
一个不存在的存在

夜深人静,常端起弹弓叉
瞄准夜空,直到把一轮明月
瞄成故乡的黄菇娘
才放下两只酸甜的胳膊

也会把一袋土豆从一楼
扛到顶楼,用汗如雨下
为更老的老人,乔装一次年轻

更多的时候是与家人
把泳池当做大海,做一条龙
累了就从畅游长江般的豪迈里
钻出来,抖落一湾碧蓝的涛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