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褶皱里打捞生活的琥珀——评王国良的诗《立秋》文/龙庆人
(2025-08-07 20:28:11)
标签:
黑龙江大庆王国良的诗 |
分类: 诗歌论坛 |
在时光褶皱里打捞生活的琥珀
—— 评王国良的诗《立秋》
文/龙庆人
王国良的《立秋》如同一帧蒙着晨露的生活快照,将节气的更迭与生命的律动编织成绵密的诗行。诗人避开了传统秋日诗中常见的萧瑟感,转而在锅碗瓢盆与田垄菜畦间,发掘出属于立秋的独特温度。
开篇以 “上了年纪的人 / 如熟透的李子” 破题,将生命成熟与季节转折并置,那声 “宝石红般的叹息” 极具画面张力 —— 既带着果实坠枝的饱满,又藏着时光沉淀的微涩。这种将抽象情绪具象化的笔法,为全诗奠定了 “于寻常处见深致” 的基调。
诗中的日常场景充满鲜活的质感:挪葱播香菜的清晨,泥土与种子的芬芳构成 “不错的开篇”;她拎着绿壶浇菜的身影,让水珠化作 “晨曦里倒出的彩虹”。这些细节并非简单的生活实录,而是诗人精心筛选的意象密码 —— 大葱的辛辣、香菜的清冽、水珠的晶莹,共同酿造出立秋时节特有的味觉与视觉记忆。
“退休后的日子,总是水灵灵的” 一句,堪称全诗的情感枢纽。“水灵灵” 三字既呼应了浇菜的水珠、回忆的湿意,更暗喻着生命褪去喧嚣后的温润状态。当 “攥住点什么 / 就会拧出几滴湿漉漉的回忆”,我们看到的不是衰老的喟叹,而是历经岁月淘洗后的澄明。
黄瓜 “敲打着我的眼神” 的意象,将耕耘与收获的辩证关系具象化。诗人说 “有时只隔着一把泥土,几场雨”,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藏着对生命节律的深刻体悟 —— 那些看似遥远的收获,往往就孕育在当下的每一份耕耘里。
结尾的格桑花与牵牛花,是整首诗的精神升华。格桑花 “说着藏语” 的 “珍惜眼前人”,与牵牛花 “牵出太阳” 的蓬勃生机,构成了对生命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礼赞。那匹 “沾满露水的枣红马”,既是时光的信使,也是希望的象征,带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奔向更辽阔的远方。
王国良的《立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捕捉到了时光流转的诗意。他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立秋这个节气,转化为对生命、对生活的深情凝视,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活本身所蕴含的温暖与力量。
立 秋
诗/王国良
上了年纪的人
如熟透的李子,在季节的
转折处
发出一声宝石红般的叹息
一大早,把一垄大葱挪个地方
播下香菜
种子的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
让这个日子有了不错的开篇
她也拎着一把绿色的大壶
在辣椒和生菜上淋着水珠
仿佛是从晨曦里倒出的彩虹
退休后的日子,总是水灵灵的
只要攥住点什么
就会拧出几滴湿漉漉的回忆
该摘的黄瓜,像一组翡翠做的编钟,敲打着我的眼神
在耕耘和收获之间
有时只隔着一把泥土,几场雨
格桑花,说着藏语
每个字都是箴言:珍惜眼前人
远处的牵牛花,牵出了太阳
如牵来一匹沾满露水的枣红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