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感恩秋天》中的诗意世界——评王国良的诗《感恩秋天》文/川恒
(2024-10-29 07:04:32)
标签:
黑龙江大庆黑龙江大庆市 |
分类: 诗歌论坛 |
探寻《感恩秋天》中的诗意世界
——评王国良的诗《感恩秋天》
文/川 恒
同时,土豆还是故乡的象征。“总喜欢去买土豆,仿佛手里拎的不是土豆 /
而是沉甸甸的故乡”,作者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寄托于土豆。土豆胖墩墩的模样如同故乡质朴而厚实的形象,令人感到亲切踏实。
“山豆子” 也是重要意象。“父亲也曾领着我们兄弟姐妹 / 刨开小兴安岭荒芜的山根根 / 种上‘山豆子’”,“山豆子”
代表着父亲的辛勤劳作和家庭传承。每到秋收,“山豆子” 变成
“肥硕的金疙瘩”,象征着劳动成果和家庭依靠,承载着作者对父亲和过去艰苦却充满希望生活的回忆。
诗中对父亲带领家人种 “山豆子” 的描写充满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父亲的辛勤劳动是家庭生存发展的基础,“山豆子”
喂养了一家老小,体现作者对父亲的敬爱和对家庭温暖的怀念。艰苦生活中一家人通过劳动收获,让作者对家庭有深厚感恩之心。
作者对土豆进行拟人化描写,使其形象更生动。如 “它们朴素而顽强,无论地处河边 / 还是山谷,都要开出洁白或藕粉色的小花 /
把自己梳洗打扮得漂漂亮亮,美给风雨 / 和草木看,就像土生土长的山里姑娘”,把土豆比作山里姑娘,赋予其行为和情感。土豆的
“朴素而顽强” 如同山里姑娘品质,小花是 “梳洗打扮”,这种拟人化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土豆的可爱和生命力。
诗中的用词质朴却有力量。“麻土豆,黄瓤子,红鬼子” 简单列举土豆种类,“沙哑的吆喝声”
描绘卖土豆场景,勾勒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沉甸甸的故乡”“不老的乡情” 等简洁词语深刻传达作者内心深处情感,极具感染力。
诗歌结构自然流畅,从买土豆的季节切入,联想到土豆生长过程,再回忆父亲带领家人种 “山豆子”
往事,最后回到买土豆和对故乡的眷恋。这种结构符合思维逻辑,从眼前事物引发回忆思考,层层递进,能让读者很好地跟随作者思路沉浸于情境。
在节奏上,诗中语句长短相间,有舒缓之感。例如 “这些从泥土里拱出来的宝贝 / 只要把它们塞入早春,就会不顾寒凉 /
长成一片墨绿,用越长越大的星群 /
拱破黑暗,照亮香甜的日子”,长句使描述细腻,短句使节奏变化。这种舒缓节奏与诗中对故乡、家庭的眷恋和感恩之情相得益彰,似在慢慢诉说温暖回忆。
感恩秋天
文/王国良
又到了买土豆的季节
麻土豆,黄瓤子,红鬼子
摆满了沙哑的吆喝声,那胖墩墩的
福相,让每个路过的人都要回过头去
这些从泥土里拱出来的宝贝
只要把它们塞入早春,就会不顾寒凉
长成一片墨绿,用越长越大的星群
拱破黑暗,照亮香甜的日子
父亲也曾领着我们兄弟姐妹
刨开小兴安岭荒芜的山根根
种上“山豆子”,每到秋收,就变成了
肥硕的金疙瘩,喂养了一家老小
它们朴素而顽强,无论地处河边
还是山谷,都要开出洁白或藕粉色的小花
把自己梳洗打扮得漂漂亮亮,美给风雨
和草木看,就像土生土长的山里姑娘
总喜欢去买土豆,仿佛手里拎的不是土豆
而是沉甸甸的故乡,怕看到它们风干后的
样子,就又把它们埋进土里
埋进一窖不老的乡情,一个感恩的秋天
后一篇:清晨四点六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