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和茅草先生聊“语象诗”

(2014-02-20 15:29:13)
标签:

转载

分类: 诗歌论坛

我和茅草先生聊“语象诗”

                                    北国雪
   
    “语象诗”是诗评家、诗人,湖北省作协会员茅草先生今年元月提出的一个概念,于元月13日在他的博客发表了《中国“后先锋诗”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文,论述了“语象诗”的产生背景、美学原则和写作原则。
    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我对以上情况进行了跟踪和关注,并报名参加了“中国语象诗群”。
    而我对“语象诗”却知之不多。今天上午带着疑问,围绕什么是“语象诗”这个话题,隔屏向茅草先生进行请教:
   北国雪:茅草老师好!一直在这里等您,想向
您求教关于如何辨认“语象诗”、怎样创作“语

象诗”的问题。
   茅草:你好。我刚上来。家离市区较远,所以
慢。张守刚在群里贴了9首“语象诗”,他进步

真快。原来他的诗没有这么好。你可以反复看那几首,会有收获的。
   北国雪:好的,我下去要仔细揣摩揣摩。谢谢
您的关心。守刚的诗风格独特,视角新颖,必能

成为大家。
   茅草:在写法上,“语象诗”基本上是你写
的《一块石头》的那个路子。
   北国雪:《一块石头》是我最近学写“语象诗
”的开始。最近,我在网上读了大量的“语象诗”。其实,许多诗都有“语象诗”的影子。但究竟哪首是“语象诗”,我还是不敢断定。
   茅草:你的《我与父亲在镜子里相遇》就是“
语象诗”,写的就很好。我觉得还是把这首诗的最后两段融到一起比较好。我为什么不喜欢倒数第二段?是因为那一段是在直话直说。

   还有你的《我与父亲在镜子里相遇》,因为你长得像父亲,通过镜子看到了,这个叠影既是一

个客观,同时也正好表现了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的思念,就是这样客观化地表现出来,而不能

专门去说。
   北国雪:是的。

《我与父亲在镜子里相遇》

习惯在走进教室前照照镜子
正正衣领  暖暖笑意
然后与自己擦肩而过

直到鬓角栖落雪花
才仔细打量镜中人
这张熟悉而陌生的脸庞
仿佛对面站着的是父亲
我笑他就笑
我转身他也匆忙离去

偶尔也曾回首
久久凝望父亲背后的岁月
沧桑中耕耘 风霜里收获
把田埂犁在脸上
层层堆积着阳光的尘埃
汗水却已干涸

而我与他相距的二十五个春秋
被光阴打磨成一张薄薄的镜片
重叠着两代人的酸甜苦辣
与不可分割的影子

有时却不敢靠近镜子
怕一次贸然的穿越
碰碎了对远方的思念

 

   茅草:现在,诗都有写实的倾向,写形象,并且有充分的语言创造,不然,没有人读。但是

,有情绪化的,尤其是意象诗,都讲究语言和形象,只有“语象诗”是尊重客观化,尊重口语化,尊重叙事过程化的。这就是“语象诗”与其他诗的不同之处。
   北国雪:我写的那首《炊烟》也是“语象诗
”吗?
   茅草:是的,写得很好。
   北国雪:请您再看看这首诗。


 《炊 烟》

一群白衣舞女
用袅娜的身姿
无声的祈福
扶起苦辣酸甜的日子

伸出柔软的手臂
采撷阳光的花瓣
为隆冬酿一杯红酒
邀请春姑娘回乡团聚

用乡音里拱出的蘑菇
举起小村的风雨
裁一段彩虹 捻一根银线
给唢呐吹红的喜字缝件嫁衣

拉紧悠长的情丝
放飞日月的神往
让生活踮起脚尖,看看
游子的背影和山外的风情

 

    茅草:很好。“语象诗”首先要有一个客观的形象,然后是客观的描写,而且是口语化的,叙

事化的,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是按情绪来写的,也不是意象的书生化、书面化语言,而且通俗易懂,不像意象诗搞得玄乎,什么水底的火焰之类,水底哪来的火焰?“语象诗”是在客观的事物上,传递主题的信息,比如,你诗中的“扶起酸甜苦辣的日子”,“为隆冬酿一杯红酒”,这就是客观物固有的属性,不是随心想的,这就是“语象诗”跟意象诗的不同。
   北国雪:请您看看这首《麻雀》,是不是“语
象诗”?

  《麻  雀》

披上冻裂的北风
从雪窝里衔起太阳的米粒
站在冬的伤口
抖落嵌入骨缝的冰凌

清空所有的日子
把冬天塞进嗉囊
切除饥饿的神经
让翅膀挑起生命的极限
给喜鹊留一片低矮的天空

在雪地跳一曲芭蕾
用脚丫的两朵梅花
铺一条迎春的小径
把宣纸上分行的文字
谱一首燕归来
递给松鼠朗诵

收紧荒凉的呼吸
贴近大地的耳语
捂绿草根的春梦
啄食夜晚粘满羽毛的星光
喂饱明媚的心情

  

   茅草:这一首就差一点,因为太抽象了,形象也不太集中,而且过于主观抒情,“语象”就是你要把麻雀以客观特点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把自己的理解融到一个细节上表现出来。
   北国雪:哦,是这样。
   茅草:在你的那首《炊烟》里,“扶起酸甜苦辣
的日子”,“为隆冬酿一杯红酒”,既是客观物的特点,也是诗人的理解,这就是“语象诗”。

   北国雪:哦。再请您看看我的这一首:

 《喜  鹊》
当候鸟离去
你还守候故里
用飞翔的花手帕
包裹小村的吉祥

寒风吹走了
绿荫里蠕动的早餐
你从草丛捡起温饱
把日子用瘦

你把阳光打包
从生活的漩涡里飞来
把羽毛上的冠名衔出
嵌进农家门前的枝桠上
 
你天天唤旭日起床
夜夜搂星星入眠
站在枝头听雪花爆朵
几声啼鸣染红点点梅香

你像留守田园的老娘
用忙碌和唠叨捂暖爱巢
伫立节日的路口凝望
陪驼背的思念接游子回家

 

    茅草:写的方式要变一下。这是一首解释性、说明式的诗,当然,如果非常形象,俏皮,也是可以的,但最好还是改变写法,如第一段:“当候鸟离去/你还守候故里”,不要用介词结构,直接写雁在天上离去,喜鹊在我家的屋顶上怎么样......

   北国雪:哦,是这样啊?
   北国雪:老师再请您看看下面这首诗。

   《晒肚皮》

刚刚洗过雪花浴
就来晾晒灰肚皮
小麻雀,从星星的梦里飞来
衔来一粒金灿灿的太阳米
 
季节清空姹紫嫣红的记忆
唯有你,割舍不去
枯枝上挽起白雪公主跳舞
抖落一树雾凇的惊喜
 
把几粒草籽含在舌尖
提前孕育一抹春绿
品味六角形冰激凌
欢庆又一个晴朗的惬意
 
繁花盛开的日子
沉入浓荫,呵红护绿
披上迷彩蓑衣钻进雨幕
直接消化条条蠕动的信息
 
冬天,你满怀乡恋
缠绵故里,不离不弃
让翅膀浸透天空的碧蓝
在白纸上为春谱曲
 
多姿的掠影,曼妙的写意
飞翔的花朵,别样的美丽


    茅草:《晒肚皮》这样的写法就对了。最后两段不要。到“信息"就止住了。如果你觉得还有意思没有表达完,就在上面找个细节表达。

    北国雪:哦。请您帮我再“诊断”一下这首《镜子》。


      《镜 子》    
钟情我中有你,正视远近高低
容忍缺陷在坦诚中获得栖息
 
你走她就走,不挽留一声叹息
一切都在变老,暂时不想告诉你
 
历史常来现实的平面回光返照
现实偶尔走进铜锈收集梦呓
 
速逝的不全是身后的时间
易碎的不都是青春的涟漪
 
无论富贵美丑都不开口评价
不管高低胖瘦都不拒绝参与
 
不为昨天备份,不给今天签名
离开就立即清空,为下一幕准备开启


   茅草:这是一首典型的解释性诗,不是“语象诗”。你把《镜子》和《炊烟》反复比较,就能看出它们的不同了。
   北国雪:是的,写法不同。
   茅草:所谓解释性诗,就是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这首诗不错,它就是解释性的。我也有很多解释性的诗。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解释性的诗,因为它有思想,有震撼力。而“语象诗”很美,

而且有意境,有语言创造。不同类型的诗,各有特点,都好。
   北国雪:是的,不管哪种类型的诗,只要写好了
,都是好诗。
   茅草:但作为诗的艺术,“语象诗”就比解释性
的诗更有生命力。
   北国雪:那下面这首肯定也不是“语象诗”了。
 

   《胡萝卜》
隐身丝路花雨,私奔
把留恋种进瀚海
不忍回首波斯的浓髯碧眼
嫁给中原憨厚的汉子
繁衍千年混血的风采
 
酿甜蜜蜡包浆的柔爱
赋首首绿缨小诗抒怀
深情斟入眼波  澄明愁绪
让八方美景从夜盲走来
 
钻开冬的酣梦
采撷花丛遗漏的阳暖月白
钙的气质  铁的筋骨
风雨携手  你拉我拽
相互搀扶抗拒秋霜掩埋
 
做牡丹玫瑰的伴娘
颔首垂眉  丰腴裹上尘埃
偶尔登上前台
去东瀛五星酒店秀秀美腿
赴济州小岛潇洒风情
泡泡水嫩的萝卜白菜
 
我把你植入灯光
点燃绿色灵感
让绚目的诗花夜夜在键盘盛开

 

   茅草:这也是解释性的,或者说解构式的,是对胡萝卜的独立的看法。
   北国雪:哦。
   茅草:因为在这里,看不到胡萝卜的形象和特点
,也没有关于胡萝卜的创造性语言,只有对它的解释或理解。

   茅草:关于“语象诗”我也在学习探索中,以后多交流,今天就聊这些。再见。
   北国雪:谢谢茅草老师!您辛苦啦!再见!

附:
《一块石头》

山脚下
一块石头睡了千年
一觉醒来
抻抻懒腰,扭扭脖子
要去河边洗脸

俯下身去,照照镜子
一脸苍苔的胡须
似一片袖珍的草原
瘦骨嶙峋的影子
像一座巍峨的大山

于是,决定保留原生态
就站在柳树下
耸起一脉峰峦
看川流不息
听百鸟鸣啭

一场大雨漫过河岸
柳树被拦腰折断
湍急的浪花冲走了石头
一串气泡从水面冒出
有人听懂了它的遗言

                                                                2014年2月20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